近年來,山西省大同市委、市政府聚焦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化農業品牌建設,努力打造“大同黃花”區域公用品牌,充分挖掘釋放“大同黃花”作為土特産的經濟價值、文化價值、生態價值,不斷提高大同黃花的質量和競爭力,促進了農業提質增效、農民持續增收。
黃花菜,學名萱草,又稱金針菜,觀為名花、用為良藥、食為佳肴,與蘑菇、木耳並稱為“素食三珍品”,是觀賞、營養和藥用價值都很高的藥食花卉。追古溯今,宋朝的蘇軾有“莫道農家無寶玉,遍地黃花是金針”的讚美詩句。
大同市擁有獨特的高寒冷涼氣候,農牧資源豐富、産業基礎雄厚、區位優勢明顯,是京津冀地區“菜籃子”和特色農産品供應基地。大同黃花種於東經113度北緯43度的山西大同火山腳下,是山西最富盛名的特色農業産業。由於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加之獨特的六瓣七蕊種質資源和火山噴發形成的富鋅富硒土壤,天然造就了大同黃花色澤金黃、蕾長肉厚、味道清香、脆嫩可口的特徵,且富含蛋白質、鈣、磷、鐵、胡蘿蔔素等元素。
大同黃花蜚聲海外,多次榮獲全國農交會金獎,是全國百強農産品區域公用品牌。2019年,成功申報國家級特色農産品優勢區。2022年11月“大同黃花”作為山西省唯一一個品牌入選全國農業品牌創新發展典型案例。2022年12月,“大同黃花”被國家知識産權局評定為國家地理標誌運用促進工程優秀項目。2023年7月大同市被選為“中國黃花之都”。
大同市委、市政府持續發力,形成了區域化布局、標準化生産、規模化擴張、産業化運作、品牌化營銷的“大同黃花”産業發展之路。2022年,全市種植面積穩定在26.5萬畝,鮮菜總産18萬噸,同比增長21%,全産業鏈總産值42億元,同比增長40%。種植面積位居全國黃花主産區之首,佔全國1/4,形成了1個2萬畝片區、8個萬畝片區和109個專業村的規模化發展布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