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地處黃土高原,南北橫跨六個緯度,中南部溫和濕潤,北部寒冷乾燥,形成了適宜各種雜糧不同生長需求的獨特氣候,是優質雜糧的黃金産區。位於黃土高原腹地的忻州市,“咬定”富民目標,堅持做好小雜糧這篇“大文章”,把雜糧作為全市戰略性産業和調整農業産業結構的主攻方向,以優質雜糧為內核,以骨幹企業為龍頭,以園區建設為載體,以品牌建設為引領,以現代科技為支撐,全市農業工作蹚出了“三條路子”,最終構建起了“一都七鄉”的科學布局,為山西省農業高質量高速度發展提供了忻州經驗。
小雜糧裏面的“大産業”
小雜糧泛指生育期短、種植地區和種植方法特殊的多種糧豆,其特點是小、少、特、雜。隨着人們消費結構的調整,愈發追趕健康養生潮流,以雜糧為主要原料的便捷産品,為傳統糧食産業高質量轉型升級提供了方向,更為山西雜糧産業快速發展提供了機遇。
忻州市堅持因地制宜、發揮優勢、突出特色,圍繞“一都七鄉”國字號品牌,大力發展“一縣一業”,合理布局産業,全力打造雜糧産業十大片區。近年來全市雜糧總産量在60萬噸以上,約佔全省1/3,其中,穀子、糜黍、甜糯玉米等面積和産量位居全省第一;紅蕓豆種植面積與産量約佔全省2/3。
與美麗鄉村共“振興”
助力加快鄉村振興,要在創造幸福生活上出實績。目前,忻州全市已建設全程溯源高標準示範基地5.5萬畝、國家級雜糧生産基地6個,創建雜糧“三品”標準化基地172萬畝。同時,忻州加速構建雜糧加工業體系,大力發展“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經營模式,實現群眾訂單種植、合作社收購,切實將農戶“嵌入”雜糧産業發展鏈條上。雜糧鍋巴、苦蕎醋、雜糧預製飯、薯類代餐粉……品類多樣的雜糧食品,不僅豐富了全國人們的餐桌,也豐富了忻州農民的錢袋子。
雁門關前,“特”“優”戰略蹚出的有機旱作農業技術集成創新支撐效果顯著,紅、黃、白、綠、黑五色雜糧正譜寫着豐收的樂章;市場主體的引入,雜糧步入産業化軌道,拉近了農業與市場的距離,小農戶也通過利益聯結銜接起大市場。
從種子到糧食,鼓足“精品雜糧”底氣
産業要發展,産品質量是關鍵。忻州圍繞《忻州市支持雜糧産業高質量發展十條政策措施》,打造“中國雜糧之都”産業融合園區,通過建設國家級忻州雜糧市場、忻州海關、山西雜糧科技創新園區、山西省雜糧産品質量檢驗中心、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試驗基地、忻州現代農業産業學院、忻州雜糧功能食品康養體驗中心七大板塊,帶動縣區建設以雜糧為重點的現代特色農業産業園區,鼓足“精品雜糧”底氣,引領全市雜糧産業高質量發展。
同時結合機構改革,成立了忻州市雜糧産業發展中心、忻州市雜糧産業協會,組建了專家顧問組,為雜糧發展提供科技人才支撐。成立忻州糧忻谷都雜糧交易有限公司、山西(忻州)雜糧出口&&有限公司、忻州農業投資集團公司,分別負責國家級山西忻州雜糧市場、山西(忻州)雜糧出口&&和“中國雜糧之都”展示園、科技館、中央廚房的投資、建設、運營,標誌着忻州在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雜糧國際交易出口&&上邁出了關鍵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