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涌現出了一批批的數字農業的領軍企業。總部位於北京市海淀區,專注農産品B2B數字化流通的一畝田集團便是其中的代表性企業之一。“一畝田做的圍繞農民最核心的賣貨需求,以數字&&的力量促進農産品的高效流通。”一畝田副總裁、&&業務總經理鄧旭介紹。
對農民來説,種得出來、賣得出去是最大的需求,也是鄉村産業振興的基礎、百姓增收致富的關鍵。圍繞這一需求,2011年一畝田開始建設B2B數字化流通服務&&,12年的發展,一畝田的農産品及食品B2B數字化服務&&,搭建起線上一畝田APP&&及線下豆牛智慧代賣服務網絡,累計服務農業生意人近5000萬,覆蓋全國2800多個縣域,農産品品類超1.5萬種,年帶動農産品交易撮合超3000億元。
“農業數字化的一個重要體現便是流通大數據體系的廣泛應用。基於&&海量用戶的供需行為,2018年,&&便開發出服務鄉村産業發展天機大數據系統,可以實時反應主要農産品在全國範圍內的實時流向、主要農産品産區的市場競爭力、採購熱度和走勢,甚至農産品價格預警。”鄧旭介紹。
據了解,這個系統主要用作鄉村産業發展服務,助力區域産業數字化升級,幫助生産者科學決策,賣到哪去,什麼時候賣,決策者更科學的産業規劃指導。
作為&&企業,一畝田的用戶遍佈全國,産業服務的足跡也是遍佈全國。鄧旭給我們介紹了火遍全網的徐聞菠蘿的案例。
從滯銷到暢銷,從默默無聞到全網爆紅,從單一鮮果到多樣化産品……徐聞菠蘿“逆襲”的背後,是數字經濟推動傳統農業産業升級的實例。
2018年,菠蘿産量佔全國約三分之一的“菠蘿之鄉”徐聞縣遭遇了氣候和市場的雙重“寒冬”,受寒潮和市場滯銷影響,徐聞縣菠蘿滯銷面積達10萬餘畝,收購價格一度跌到0.3元/公斤,而果農的種植成本就超過了1元/公斤,可謂是“賣一斤賠一斤”。
圖為徐聞菠蘿市場拓展活動現場的消費者品鑒
面對此難題,“作為專門從事互聯網B2B農産品流通的數字服務&&,以農業大數據、市場拓展及品牌打造等解決方案,幫助徐聞菠蘿的産值實現了連年跨越。”一畝田副總裁、&&業務總經理鄧旭介紹。
圖為徐聞菠蘿通小程序的截圖
2020年,“數字化”成為徐聞菠蘿産業升級的關鍵詞,一畝田徐聞菠蘿産業大數據開始登上舞&,為菠蘿産業展開一扇通往全國市場的“天窗”。2021年,一個突如其來的機遇讓徐聞菠蘿聞名全國。一夜之間成為了人人皆知的“菠蘿的海”,堪稱地區特色農産品品牌營銷的經典案例,“品牌化”成了這一年的關鍵詞。2022年,一畝田以鮮切小菠蘿廠的方式正式開啟助推徐聞菠蘿産業轉型發展之路,實現從賣初級農産品到加工品的轉變。今年菠蘿産季,每天都會有一輛貨車從一畝田金菠食品工廠出發,開往全國各大渠道。
在鄧旭看來,隨着去年以高標準建設的“鮮切小菠蘿”加工廠建成投産,從根源上解決菠蘿鮮果“好吃不好削”的困局,産品附加值進一步提升,這也是進一步産業升級的過程。
如今,互聯網電商&&與區域産業結合所迸發出的巨大能量,以數字經濟推動地區特色農産品産業持續升級,讓每一位新農人感受到數字化的力量,真正實現産業興旺、農民增收。
“作為農業科技企業,目前我們也在持續拓展以AI為驅動的各類科技産品,如針對農業生産者的農技問答互動、針對流通從業者的行情等對話産品,讓越來越多的新農人可以感受到AI為産業帶來的便捷,讓每一位新農人享受到數字普惠的紅利。”鄧旭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