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不斷深入,數字經濟蓬勃發展,計算能力已成為産業核心競爭力之一。
作為主流的先進計算模式,雲計算被視為信息技術的第三次浪潮,其應用正從互聯網行業向政務、金融、工業、交通、物流、醫療健康等傳統行業滲透,不僅為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新技術提供了基礎支撐,也成為保障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重要基礎設施。
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雲計算白皮書(2022年)》,2021年中國雲計算總體處於快速發展階段,市場規模達3229億元,較2020年增長54.4%。其中,公有雲市場規模增長70.8%,達到2181億元,有望成為未來幾年中國雲計算市場增長的主要動力;私有雲市場則同比增長28.7%,突破千億元大關。由於對數據的安全性、私密性的重視,私有雲會成為政府和大型企業客戶上雲用雲的最終選擇。
國産化:常青雲的第一個選擇
2022年10月,國家發改委發布《關於數字經濟發展情況的報告》,將“集中力量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牢牢掌握數字經濟發展自主權”作為下一步工作安排的首位。2023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指出,要強化數字中國關鍵能力,構築自立自強的數字技術創新體系,築牢可信可控的數字安全屏障。
國産化,既是常青雲的優勢,也是常青雲的第一個選擇。
常青雲為金融業數字轉型添動力
金融行業對數據安全性、可控性、靈活性和可擴展性,以及成本控制等有較高要求,而雲計算將成為金融業數字化轉型的剛需。據估計,全球私有雲市場的規模在2025年將達到1810億美元,其中金融機構將是最大的用戶之一。因此,常青雲將充分發揮在金融信創領域沉澱的技術優勢,深入研究金融行業的需求,不斷完善産品,優化解決方案,力爭為金融行業安全、自主的數字化轉型進程增添動力。
構建開放合作生態
依託北京和廣州雙總部運作模式,及3大研發中心格局,常青雲將向國內所有具備雲計算解決方案專業技能或願意獲得這些技能的生態夥伴發出邀請,建立完整的産業鏈條,構建開放、合作、共享的生態圈層,共同助力中國雲計算産業健康發展。
雲潮涌動,未來可期。下一步,常青雲將繼續立足自主研發,深耕雲計算軟體領域,不斷完善雲産品體系,助力企業加速邁向雲計算之旅,將數字化轉型願景付諸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