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數字化如何走出特色之路?政産學研專家思辨支招-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2 07/06 14:31:19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縣域數字化如何走出特色之路?政産學研專家思辨支招

字體:

  6月29日,由華為雲、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縣域治理研究中心等聯手打造的《桑田島時間》特別節目在京舉行。此次節目以“聚焦縣域發展的數字化未來”為主題,政産學研各領域專家匯聚一堂,針對中國縣域發展的數字化未來,展開了激烈辯論和思想碰撞,共同探討推動縣域數字化、新一輪城鎮化的有效路徑,共同展望“數字中國”的美好圖景。

 數字化為縣域發展帶來新機遇

  數字化的出現為縣域發展帶來了莫大的機會,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産業發展部主任、智慧城市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單志廣對縣城數字化發展非常樂觀,他認為,“縣域的數字化發展是未來價值的藍海。”

  對于數字技術賦予縣域發展的意義,華為中國區副總裁、華為雲中國區總裁張修徵從一線實踐企業的角度談到:“數字化手段有利于推動完善整個數字生態的規則體係,縣域數字化轉型是一個體係的變革,基礎比較重要。多方合力和橫向貫通很重要,一定要把縣域做一個整體,把各個地方打通,這樣才能實現數據的價值最大化,更好服務市民、服務企業。”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與人力資源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員馮文猛則認為,“數字技術對縣域發展能夠提供強大的新動力。”

  區域協同or特色發展?支援區域協同的嘉賓佔多數

  縣域數字化要如何探索發展途徑?在數字化發展的模式選擇上,張修徵結合華為雲實踐,認為基于城市構建“一城一雲”,更有利于縣域特色發展。

  “華為雲的經驗是,基于一個行政地級市構建統一的雲平臺,把相關包括政務大數據打通,真正建‘一城一雲’。上面各種政務服務,包括面向百姓惠民,面向企業興業,治理善政,可以更好地做出當地的服務特色。”他説。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縣域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社會學係長聘副教授何曉斌也認為,“協同發展對于老百姓來説會提供更多的便利。”他並不否認從長遠而言肯定有一些本地服務、本地發展路徑相關特點的東西會根據本地的需要發展相應的模組,但數字化首先要做到數字協同,充分利用數據打通區域的障礙,建立開放係統,建立數據共用的平臺,實現都市圈內部與都市圈之間數字的協同。

  與上述兩位嘉賓觀點不謀而合的還有單志廣,他認為:“縣域的數字化發展不是單打獨鬥,不能各自為政,要上下一盤棋,一定實現區域統籌、全局統籌。”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副研究員張惠強對單志廣主任提到的“上下一盤棋”表示讚同,同時也希望“鼓勵各個地方根據自己的實際和自己發展的階段,資源稟賦的條件探索出適合自己發展的途徑。”

  與其他幾位嘉賓都不同的是,四川省達州市大竹縣委書記李志超並沒有選擇Yes或No。他認為,融入區域發展與打造本地特色是公轉與自轉的關係,兩者都很重要。發展數字經濟既要在區域協同中推動數字經濟實現公轉,同時在縣域這塊立足本地特色實現自轉,這樣才能避免同質化的競爭,實現縣域經濟化的發展。

  以人為本,才是數字化發展的最終目標

  縣域數字化發展不是為做而做,而是要切實地為人民群眾服務。“以人為本很重要。縣域數字化是一個體係工程,要一張藍圖繪到底,要堅持一步步走下去。”張修徵的這一觀點得到了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付偉的認同。

  付偉表示:“縣域數字化建設要有底線思維,以人為本,我們的數字化不是為了數字化而數字化,而是要為人民群眾服務,不要忘記人是主體,也不要忘記服務是最終的目標。”

  提到“以人為本”,作為工作在一線的奮鬥者,李志超也談到了數字化的人才和能力缺失是比較嚴峻的問題。除此之外,他還從實踐中總結出了縣域發展的幾個薄弱環節,比如“在縣域數字化建設過程中,數據要素體係建設、數據治理和數據創新比較薄弱;基礎建設如5G、雲計算、互聯網等都是短板。”因此,他建議,要在國家宏觀層面,先試點示范後,再在成熟的領域進行推廣應用。

【糾錯】 【責任編輯:劉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