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力打造多層次係統化工業互聯網平臺體係推進兩化融合發展邁上新臺階-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1 12/09 11:12:38
來源:人民郵電報

著力打造多層次係統化工業互聯網平臺體係推進兩化融合發展邁上新臺階

字體:

當前,第四次工業革命與數字經濟發展浪潮形成歷史性交匯,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交叉融合,工業互聯網平臺應運而生。“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制造業高品質發展的關鍵階段,工業互聯網平臺作為我國工業體係數字化轉型的基礎設施,發揮著數據匯聚、智能分析、知識復用、資源配置等重要作用,對于推進兩化融合發展邁上新的臺階、促進我國工業經濟現代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發展工業互聯網平臺意義重大

作為工業數據匯聚和資源配置的關鍵樞紐,工業互聯網平臺不但能夠助推大中小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還能夠有效促進一二三産業融通發展,並幫助政府深化工業經濟數字化治理。

一是有助于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隨著企業數字化轉型需求越發強烈,利用平臺實現“提質、降本、增效”已經成為企業內生需求。集團型企業基于雲平臺打通集團企業間數據通道,開展協同設計、共用制造、供應鏈協同等網絡化協同應用,實現集團資源統一管理調度。大型企業發揮平臺統一大數據管理架構優勢,有效整合企業內部業務孤島,利用低代碼開發工具加快企業知識復用和應用創新,並深入挖掘數據價值,構築企業新的利潤增長點。中小企業利用平臺低成本、快速部署軟件應用的特點,通過雲化解耦提供輕量級工業APP,降低企業基礎IT建設、運維成本,解決中小企業資金緊張“用不起”問題。

二是有助于一二三産業融通發展。工業互聯網平臺貫穿産業鏈上游、中遊和下遊各環節,打破社會資源配置的時空局限,服務二三産業提質降本增效的同時打通一二産業,形成産業融通發展的良好局面。一二産業打通方面,工業互聯網平臺通過對農業生産數據採集和監測,實現農機的高精度自動作業和農作物的精準播種、智能灌溉。二三産業融合方面,平臺推動消費與生産、供應與制造、産品與服務之間的數據流通,形成工業電商、工業金融、能力共用等新模式新業態,實現制造業服務模式的重構和生産性服務業的集聚。

三是有助于政府開展工業體係數字化治理。工業互聯網平臺是工業數據流通的樞紐,平臺匯聚的海量數據賦能政府數字化治理的應用價值日趨顯現。“雙鏈”方面,平臺驅動産業鏈上下遊資源泛在互聯、採集分析和協同運作,開展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管理,顯著提升産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現代化水準。“雙碳”方面,平臺有效發揮企業能耗監測能力,解決節能降碳管理水準低等問題,為政府監管提供新的手段。工業運作監測方面,平臺通過調用設備開工、能源消耗、産能分布等資訊,建立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制造業運作監測指數體係,對已有統計體係形成補充並創新。

工業互聯網平臺體係建設推廣成效顯著

一是多層次係統化平臺體係初步形成。綜合型、特色型、專業型平臺體係加速構建,綜合型“雙跨”平臺持續引領,十五大“雙跨”平臺服務行業近20個,平均接入工業設備超過200萬臺/套,承載工業APP突破1萬個,服務工業企業超過10萬家;特色型行業和區域平臺快速發展,全國具有行業和區域影響力的特色平臺超過100家,已成為行業轉型賦能及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專業型平臺不斷涌現,在協議解析、大數據分析、工業倣真等領域,涌現出一批“專精特”平臺,成為關鍵技術單點突破的重要依托。此外,工業互聯網平臺受到資本市場高度青睞,2020年35家企業累計融資規模約為116億元,航太雲網、海爾、樹根互聯等“雙跨”平臺融資規模達到10億元級別。

二是催生多類新模式新業態應用服務。“六化”應用持續引領平臺創新發展,平臺化設計方面,雲化倣真工具發揮雲算力優勢縮短數值計算周期,以SaaS解耦方式提供定制場景輕量化服務。數字化管理方面,通過平臺打通企業全流程數據,推動資産管理、運營管理、組織管理等方面的數字化管理創新,提升企業內外管理效率。智能化制造方面,通過平臺與人工智慧、5G、AR/ VR等先進技術整合融合,實現企業局部智能化升級和全流程業務優化。個性化定制方面,平臺深度對接用戶,精準挖掘用戶需求,實現按需生産。網絡化協同方面,通過協同設計、協同制造、供應鏈協同等網絡互聯應用,提升研發生産綜合效率。服務化延伸方面,基于平臺開展設備監測、診斷、預測分析、遠端控制等不同層級的應用創新,提供新型設備增值服務。此外,平臺還孕育了工業電商、工業金融、智慧物流、C2M、能力共用等新興業態,推動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提升平臺整體應用價值。

三是助力産業鏈供應鏈高效穩定。隨著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我國産業鏈供應鏈“斷鏈”風險加劇,工業互聯網平臺能夠充分發揮數據匯聚和資源配置作用,助力我國“雙迴圈”戰略落地。在此背景下,工信部設立專項資金支援建設産業鏈協作和供應鏈預警公共服務平臺,地方政府相繼依托區域平臺開展“鏈長制”産業鏈規劃,利用工業互聯網平臺提升企業供應鏈彈性、韌性,保障我國關鍵産業鏈自主可控。此外,工業互聯網平臺在疫情防控保障物資供應鏈中成績突出,工信部建設國家重點醫療物資保障調度平臺,摸清全國醫療物資“家底”,又搭載疫苗生産供應保障等功能,全力保障了防疫物資在全國范圍內的調度。

四是平臺技術創新取得新的進展。各方主體共同發力,在邊緣、平臺、應用等不同領域均取得突破。邊緣側,以“雙跨”平臺為代表的龍頭企業能夠相容80%以上的主流協議,浪潮、新華三等研發集數採、通信、計算于一體的邊緣一體機。平臺側,國內百度自研深度學習框架飛槳,功能效果排名全球前列,阿裏Dubbo以及騰訊Tars框架在微服務領域具有創新性,清華大學研發開源數據庫IoTDB,推動國産化替代。應用側,阿裏打造API市場,用友推出API Link匯聚跨行業跨領域第三方應用,實現基于API對第三方應用的遠端訪問及功能調用,加速平臺應用生態構建。

五是標準體係和監測體係初步構建。標準體係建設方面,工業互聯網産業聯盟發布《工業互聯網平臺標準體係框架》,搭建起參考架構、應用實施、測試評估等方面的綜合標準體係,其中“五化”應用實施指南和重點行業工業設備上雲係列標準已經獲批國標立項。監測體係構建方面,建設形成一批工業互聯網平臺監測公共服務平臺,在江蘇、安徽、湖南等重點區域開展試點,面向工程機械、通用設備、紡織服飾等重點行業,採集匯聚平臺基礎能力、運營服務、産業支撐數據,形成平臺監測分析報告、平臺發展指數等一係列成果。

未來亟須加強技術突破

雖然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成效顯著,但也面臨著平臺關鍵技術存在短板、平臺通用化解決方案無法滿足用戶定制化場景需求、平臺數據確權模糊和數據流轉不暢等問題,亟須加強技術突破、應用創新,提升生態服務能力和數據治理水準。

一是強化平臺技術突破。支援創建遴選省級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圍繞設備接入、平臺框架、機理模型等領域開展理論研究及技術攻關。發揮我國5G、人工智慧等ICT技術優勢,鼓勵在“5G﹢下一代控制係統”“AI﹢工業軟件”等方面形成技術融合突破,補齊我國在工業自動化、工業軟件等領域“卡脖子”短板。探索建立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網絡,以省級創新中心為節點,通過資源共用整合全國范圍工業互聯網創新資源和創新成果,構建我國工業互聯網自主創新發展體係。

二是加快平臺應用落地。持續推進設備上雲、軟件雲化工作,夯實平臺應用發展基礎。加快平臺在垂直行業落地推廣,孵化一批與行業深度契合、可復制可推廣的場景化解決方案。支援平臺以園區為載體,打造具有區域共性、區域特色的創新應用,推動産業集群內資源優化配置。鼓勵平臺探索新模式、新業態創新,加快工業互聯網與消費互聯網融合,深化制造業與服務業結合,實現制造業服務化和服務業制造化,釋放平臺數據衍生價值。

三是培育跨界融通生態。加快産教結合,創新平臺與高校合作模式,將平臺海量工程數據和高校核心機理模型相結合,解決平臺通用解決方案無法服務個性化場景,以及高校核心機理模型缺乏實時工程數據優化的雙向問題。提升産融結合水準,鼓勵資本市場與平臺企業開展對接,支援平臺企業利用好融資資金,開展核心技術收並購,構建自主可控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底座。

四是探索新型商業模式。引導平臺由項目制發展向可持續運營轉變,鼓勵平臺開展服務訂閱收費模式。支援平臺發展生態型商業,通過與係統整合商、工業軟件服務商的商業分成,共同提供賦能千行百業的解決方案。支援平臺構建供需對接盈利模式,通過“中介服務”打通産業鏈上下遊。鼓勵平臺探索數據交易、模型交易等商業模式,釋放平臺數據資産價值潛力,挖掘數據流轉過程創新應用。

五是建立數據治理規范。加強工業數據空間研究,探索建立數據流轉規則,推動數據安全共用流通,支撐數據的深度挖掘及創新應用。持續完善基于平臺數據的産業監測機制,發揮平臺在設備接入、數據匯聚與企業服務等方面的優勢,構建分地區、分行業運作景氣度指數,助力實現工業經濟運作的線上監測與動態分析。(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 余曉暉)

【糾錯】 【責任編輯: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