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物業高質量發展助力宜居文明的現代化人民城市建設-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7/31 09:03:20
來源:人民論壇網

以物業高質量發展助力宜居文明的現代化人民城市建設

字體:

 原標題:以物業高質量發展助力宜居文明的現代化人民城市建設——人民論壇調研組赴武漢社區開展調研

  2025年7月14日至15日,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強調:“以建設創新、宜居、美麗、韌性、文明、智慧的現代化人民城市為目標”。物業服務關係到小區和諧穩定和居民幸福指數,是新時期加強和創新基層治理的重要切入點,也是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的實踐路徑。

  2025年7月15日-17日,人民日報社人民論壇調研組赴武漢開展實地調研,先後走入126社區、灣郡社區、新光電社區、長嶺社區及青魚嘴社區,調研各個社區運營情況及物業管理模式,並就調研主題與相關領域專家、相關物業行業人士進行了座談研討。此次調研活動由人民産業發展業委會孵化中心提供支持。

 黨建引領,紅色引擎激活社區治理新動能

  近年來,武漢市不斷創新黨建引領社區治理機制,提升社區治理效能,構建社區“1314”治理模式,即“黨建引領”1條主線貫穿;“自治、法治、德治”3條治理路徑融合;建立“多層次、全方位”服務群眾1個體系;健全“群眾需求全收集、工作力量全進入、分級分類全解決、服務過程全評價”四全工作機制。

  在調研過程中,調研組觀察到,黨建引領已經普遍成為基層社區及物業工作的有效抓手。如126社區,堅持以黨建為引領,深入推進社區居委會、業委會成員與物業黨員交叉任職,推行三方協同聯動,把黨建工作融入到物業服務全過程,實現物業服務提檔升級、居民幸福安康。灣郡社區積極打造黨建引領的基層治理模式,通過創新探索建立“定期聯席會”與“金花議事會”機制,實現社區、物業、居民常態化溝通,集中破解社區治理難題。

  新光電社區着力探索物業企業參與基層治理的創新模式,堅持以黨建為引領,構建社區基礎服務雙融合機制、月度服務清單雙交流機制、臨時任務清單雙協助機制、特殊人群服務雙深入機制,實現服務效能最大化與居民滿意度提升。

  長嶺社區年輕人多、自主性強、來源地廣,為有效服務好社區年輕居民,長嶺社區堅持黨建引領,紮實推進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發展,聯動物業企業積極探索“社區合夥人”模式,打造人人參與、人人奉獻、人人享有的社區治理共同體。

  位於青魚嘴社區的萬達禦湖世家則以“紅色物業”為引擎,堅持“紅色引領”,營造溫度社區,持續為居民提供貼心服務,讓整個小區始終洋溢着溫情與活力。

  通過實地考察,調研組專家認為,堅持“黨建引領”,打造“紅色物業”已成為武漢市物業高質量發展的顯著特徵,其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以物業企業的貼近性服務為抓手,實現了組織嵌入和機制創新,強化了物業治理融合度,進一步築牢了基層社會治理的堅實基礎。華中科技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許曉東認為,物業機構與社區黨組織的有機結合、互為鄰里,不僅有益於開展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宣傳與貫徹工作,也將極大提升治理效能,是未來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內容。

 直面挑戰,破解物業參與治理困境

  基層是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利益問題的關鍵場域。物業服務效果直接關係到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儘管當前物業服務在滿足人民幸福生活、助力基層治理現代化方面取得了較好成效,但在這一探索過程中也面臨着諸多新挑戰,亟待加以重視和解決。

  一方面,公眾對物業管理的內容及權責認知有偏差,居民與物業企業未能形成關於物業服務成本與價值的普遍共識,居民對物業參與治理的認同感與配合度還不夠高。北京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物業管理系主任、教授程鵬在調研中提到,我國現有100多部關於房子維護的標準,但是這麼多規定,業主其實是不太清晰的。因此,他提出,應該加強向業主和社會公眾普及物業管理的核心內容,只有這樣大家才會理解物業管理的範疇。湖北省物業服務和管理協會副會長、惠之美生活服務集團有限公司總裁李誠智進一步提出,現在物業管理的一個關鍵問題就在於物業從業者往往為了口碑、評價,只重視顯性服務,卻忽視了那些看不見的設施設備維護、維修,從而導致物業服務沒有體現出基礎性和有效性這些重要功能。

  另一方面,社區、業委會、物業三方職責界定不清、議事規則不明、協調效率不高問題依然存在。據人民産業發展業委會孵化中心主任孫啟波觀察,當前物業服務合同責任與基層治理公共職責普遍存在混淆,物業從業者既要面對職能部門的管理工作要求,又需考慮自身服務者的權限範圍,這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身份衝突。一個簡單的例子就是,作為服務者而不是執法者的物業從業人員,在面對消防通道堵塞的問題常常會陷入兩難的境地。另外,物業企業與社區、街道、業委會等主體的常態化聯動與信息共享機制尚未健全,協同機制缺位、資源整合效率不高。這些都導致社區治理各自為政,缺乏合力,減損居民對物業企業的信心。

  除此之外,專業人才短缺、服務標準參差不齊、智能化應用不足等現實困境也阻礙着物業行業高質量發展。武漢職業技術大學建築工程學院院長、副教授陳竣表達了對行業的憂慮,他指出,物業管理行業從業人員已超過1000萬,但具備社會工作、心理諮詢、法律知識等綜合素質的複合型人才不足5%,特別是既懂物業管理又懂智慧技術的人才更是鳳毛麟角,制約了行業轉型升級。

  多方協同,共建共治譜寫治理新篇

  當前,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和要求更高,利益訴求更加多元化、個性化,基層治理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也更加複雜多樣。如何促進物業企業、業主委員會、社區居委會等多方主體協同共建,物業行業如何破解物業規範化管理難題、增強群眾對物業服務的滿意度,讓基層治理“最後一公里”走穩走實,成為提升基層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的重要突破口。

  中國物業管理協會副秘書長、《中國物業管理》雜誌社總編楊萌強調了物業企業融入基層治理的重要性及實現路徑,他認為,做好物業服務涉及多方主體,常常會因為經濟利益而陷入博弈難題。通過加強黨的領導來破解這一難題是非常必要的。強化黨建引領是方向,多元協同是路徑。物業企業只有將企業發展與基層治理結合起來,才能真正突破發展瓶頸,實現高質量發展。

  基層治理不是獨角戲,而是大合唱。華夏文化促進會會長項玉章建議進一步發揮好業主委員會作用。他提出,業委會代表着業主的立場和權益,基層治理參與者不能戴着有色眼鏡,先入為主地認為業主委員會是為某些少數人謀私利的,尤其是街道社區和物業公司,應正視和重視業主委員會的角色定位,更好地引導和支持業主委員會組建及合法規範履職。

  武漢市江漢區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何裕生強調,做好物業服務要注意區別不同群體訴求。要進一步堅持問題導向,兼顧好各類人群的需求,如上班族、老年人、青年、少年等。近年來,江漢人大圍繞區委關於“建設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示範區”的部署要求,積極推動問題化解在基層、共建共治在基層,答好基層治理的“人大答卷”。

  推動物業高質量發展,既要做好企業發展與基層治理同頻共振,推動多方協同齊發力,構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也要加強物業企業自身建設,不斷做優做強做細物業服務,以過硬服務贏得百姓口碑。中規院(北京)規劃設計有限公司城市更新運營研究中心主任工李凌嵐認為,真正做好物業服務、實現基層治理,最核心的就是要真正捕獲每個居民的真實痛點。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物業的精細化服務,才能帶來很強的凝聚力。做到這一點,需要持續強化物業企業的技術賦能,探索開展“智慧物業+基層治理”綜合改革試點,統一建立服務標準、清單化管理,積極投入智慧、智能管理的軟體硬體,進一步提升物業服務效能。(張凡)

  

【糾錯】 【責任編輯:高方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