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一周年
中軸線保護傳承三年行動計劃發布
將加快核心區重點文物騰退 推動遺産點恢復歷史格局
昨天,北京中軸線世界文化遺産標誌碑揭幕。圖為市民在標誌碑前留影(武亦彬/攝)
《北京中軸線保護傳承三年行動計劃(2025年-2027年)》昨天發布。45項具體措施將推進中軸線文化遺産保護邁上新&階。
明確五方面45項重點任務
市文物局解讀,繼中軸線申遺期間發布的《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三年行動計劃》後,新版《行動計劃》更加注重對中軸線的保護、利用和傳承,旨在加強中軸線文化闡釋與國際傳播。
《行動計劃》從“加強北京中軸線整體性、系統性保護”“提升北京中軸線保護管理能力”“加強北京中軸線傳承利用”“促進北京中軸線文化傳播與交流合作”“保障措施”五個方面,明確45項重點任務。
同時,本市建立了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産保護管理協調機制,中軸線15個遺産構成要素管理單位參與,央地協同,充分發揮北京中軸線遺産保護中心的重要作用。
本市還將充分發揮監測&&作用,持續做好北京中軸線世界遺産監測。重大建設項目遺産影響評估制度將完善,加強中軸線區域風貌管控,持續優化提升中軸線景觀視廊。五湖四海的游客將有機會體驗“360度”逛中軸。到2027年,北京中軸線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創建成效突出,中軸線歷史風貌充分彰顯,成為世界文明交流互鑒重要窗口。
遺産點騰退將取得明顯進展
申遺成功後,7.8公里的中軸線兩側,一批文物保護、環境治理項目陸續開展,持續推進文化遺産保護。
當下,西城區天橋地區的育才學校新址竣工,即將投用,隨着該校完全騰退,先農壇內壇的歷史格局進一步恢復。東城區孚王府、清陸軍部和海軍部舊址文物騰退相繼啟動簽約,西城區北新華街近現代建築完成全部住戶騰退,東城區那王府實現預約開放……
依據新版《行動計劃》,本市將推進中軸線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創建,加快推進核心區重點文物騰退,推動遺産點逐步恢復歷史格局,推進中軸線區域歷史環境保護和城市更新,推進中軸線相關水系、非物質文化遺産和生態空間的保護,保護傳承老城歷史文脈。到2027年,天壇、先農壇等遺産點騰退整治取得明顯進展。
“古都脊梁”展陳體系不斷豐富
今後,“古都脊梁”將敞開懷抱,吸引更多人了解古都北京。展陳體系將不斷豐富升級。本市將深入挖掘中軸線遺産價值,提升遺産構成要素價值展示標識系統,加強中軸線知識産權保護。公眾參與文化遺産保護的路徑也將拓寬。
豐富多彩的中軸線主題文藝創作將開展,加強文化資源統合和文化活動統籌,持續打造中軸線上的文化品牌。各遺産點將協同推進“數字中軸”建設,打造更多互動型、沉浸式數字産品和體驗場景。越來越多的社會力量將參與中軸文化創新,打造“中軸有禮”文創品牌。
北京中軸線旅游服務發展專項行動計劃將制定。優化導游導覽服務,構建慢行探訪系統,開發北京中軸線特色旅游線路;推進中軸線文化進校園。
中軸線故事的講述方式將創新。高質量舉辦國際古跡遺址日、中軸線主題國際交流等活動;充分發揮世界文化遺産優勢,促進世界遺産地交流合作。(記者 李祺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