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繡花功夫” 給城市道路“降塵”-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7/21 09:22:57
來源:北京日報

用“繡花功夫” 給城市道路“降塵”

字體:

  推進道路塵土殘存量治理能有效防止揚塵二次污染,提高城市潔凈指數,是打好空氣污染攻堅戰的關鍵戰場之一。2025年一季度,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對749條次道路、3745個採樣點進行了塵土殘存量檢測,結果顯示,塵土殘存量數值均值控制在標準以內並呈現穩中有降趨勢。

  其中,各區一級道路均值為6.90克/平方米,二級道路均值為8.60克/平方米,環路(二三四環)均值為6.80克/平方米,跨區快速路(廣渠路、阜石路等)均值為6.30克/平方米,城市道路塵土殘存量在標準以內並穩中有降,道路揚塵得到有效控制。

  多措並舉

  推動城市道路實現“雙降”

  為了實現降低可視污染物存留時間、降低塵土殘存量的“雙降”目標,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通過一套“組合拳”,保障道路清掃保潔作業效果,塵土殘存量檢測就是措施之一。

  塵土殘存量檢測指的是在車行道進行,採用幹式吸塵器吸取路面塵土後稱量塵土重量的方法檢測,能夠反映道路的潔凈程度。

  “道路塵土殘存量需要綜合考量天氣、溫度等多種因素,才能獲得科學數據。”北京市環境衞生管理事務中心工作人員劉傳介紹,“通過定期檢測,可以評估灑水降塵、清掃保潔、車輛沖洗等措施的實際效果,為優化治理方案提供依據。”

  通俗來講,塵土殘存量檢測將原本較為主觀的“乾淨”,精準量化為客觀的“數據”。依據真實數據,評估不同區域、不同道路的清潔效果,從而推動環衛作業有的放矢的改變清掃頻次、方式、設備,提高作業科學化。

  在科學數據的基礎上,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還通過實施“定段定時定人”精細化保潔、構建“小循環、高頻次”巡查機制,開展“深度保潔日”等專項行動,推動城市道路清掃保潔作業效果得到穩步提升。

  近年來塵土殘存量檢測數據顯示,2024年市級作業道路監測均值較2023年下降13.3%;區屬一級道路均值較2023年下降8.9%。北京市交出了一份不錯的“潔凈城市”成績單。

  一路一策

  進一步提高降塵精細化水平

  今年1月27日,北京市正式發布2025年污染防治攻堅“路線圖”,提出實施“0.1微克”行動守護“北京藍”。更高目標,意味着需要更精細且有效的措施來實現。今年上半年,“一路一策”行動已經在東城區龍潭路、西城區景山後街、通州區通惠北路等道路落地。

  龍潭路兩側黨政機關、商圈、校園密集,保潔難度突出。東城區以“人工精掃+機械高效+智慧管理”為核心,實施“分時錯峰、人機互補”作業模式,有效降低塵土殘存量數值。夜間開展深度清掃,日間針對早春溫差大特點,溫度較高時段開啟強洗強吸,對道路進行深度清洗作業。同步以小型設備“定點突擊”路牙磚縫遺撒點位。人工保潔在早高峰前以人工普掃、快速普掃為主,保障道路暢通,平峰期開展精細作業,刷洗、精掃道路路牙下,持續鞏固治理成果。

  景山後街位於西城區什剎海風景旅游區,車流和人流量大,路上易存在可視垃圾和塵土存留。西城區採取“兩個優化和兩個強化”,即優化機械作業工藝、優化人機協同作業模式,將“一掃兩保一洗一衝”提升為“一保三洗一沖刷”,利用小型機械作業設備,安排人員定時開展步道沖刷作業,有效抑制道路積土飛揚。

  通惠北路全長2.2公里,是永順鎮核心路段。針對人流量車流量大、周邊施工工地較多的特點,通州區積極開展工地源頭防控,詳細摸排道路周邊施工工地位置及渣土車輛&&時間,根據工地出土時間及時調整作業時間及作業工藝。同時,採用“機掃+人工”協同模式,每日安排10名經驗豐富的保潔員,對工地&&口開展高頻次巡迴清掃,一旦發現遺撒,迅速聯動機械作業力量進行高效清理。通州區還搭建起環衛作業“智慧大腦”,依託指揮調度及安全運行&&,實現從電子排班、實時數據填報,到問題點位的拍照上傳、整改追蹤,做到全作業流程數字化閉環管理。

 

 

【糾錯】 【責任編輯:高方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