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進展 | 黃宇光:2022年度中國麻醉醫學進展-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1/20 09:57:06
來源:中華醫學信息導報微信公眾號

年度進展 | 黃宇光:2022年度中國麻醉醫學進展

字體:

黃宇光

過去一年,麻醉學科作為一個剛性需求的專業,被賦予厚望;政策的支持和各界的鼓勵,更是麻醉學科前行的動力。歲末年初,梳理學科點滴成績,多有欣慰,更有期許。面對患者的急難愁盼和醫院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麻醉學科唯有不負眾望,踔厲前行,方能更好地推動學科發展,惠及百姓民生。

一、《麻醉專業醫療質量控制指標(2022年版)》發布

2022年5月11日,國家衞生健康委公布了《麻醉專業醫療質量控制指標(2022年版)》,指標共計26項。在國家衞生健康委原醫政醫管局指導下,經國家麻醉專業質控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麻醉質量管理學組組員以及各省級麻醉專業質控中心主任為核心團隊的反復論證,在指標修訂過程中廣泛徵集全國各級醫療機構專家代表的意見,最終成文發布。新質控指標的發布對各級醫療機構麻醉科的質量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對提高麻醉服務質量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國家麻醉專業質控中心對新版國家麻醉專業質控指標進行了專業解讀,各省級麻醉質控中心對新版核心指標也進行了逐級宣貫和落實。

二、分娩鎮痛穩步推進,多地將分娩鎮痛納入醫保統籌支付

隨着三孩生育政策的推進和老齡化程度加深,分娩鎮痛工作顯得更為重要,而麻醉科是承擔分娩鎮痛工作的主體。隨着分娩鎮痛試點基地工作的不斷推進,全國912家試點基地的分娩鎮痛率顯著提升,成效顯著。上海、浙江、江西等多地也已將分娩鎮痛納入醫保統籌支付,此舉將有利於分娩鎮痛的進一步普及推廣,減輕産婦家庭的負擔。

三、麻醉專科在三級醫院績效考核中的權重大幅提升
2022年12月6日,國家衞生健康委發布了《國家衞生健康委關於印發<三級醫院評審標準(2022年版)>及其實施細則的通知》,大幅提升了麻醉專科在三級醫院績效考核中的權重,將有利於推進麻醉學科的高質量發展。《三級醫院評審標準(2022年版)》強調麻醉科是體現醫院綜合實力的臨床專科,要求醫院按照相關文件精神合理配置專科人員。為加強麻醉專業人員對國家相關政策及變化的了解,進一步促進麻醉學科健康發展,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對文件進行了解讀和宣貫。

四、我國麻醉學者在國外期刊上發表研究論文居前列
2022年度中國麻醉專業發表論文數量穩居世界第二,佔全球麻醉專業論文發表總數的25%左右,表明我國麻醉專業自身的努力和國際同行的認可。

2022年4月初,The Lancet在線發表了由克利夫蘭醫學中心Daniel I.Sessler教授與北京協和醫院黃宇光、裴麗堅及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李凱等共同完成的關於術中患者低體溫風險防治的國際多中心研究“積極保溫與常規管理對非心臟手術後心肌損傷的影響:一項多中心、平行、優效性臨床試驗”。研究成果顯示術中低體溫(35.5℃)與正常體溫(37℃)患者的結局性指標間沒有顯著性差異,手術患者輕度低體溫尚不影響術後心血管事件發生,提示術中對於患者核心體溫原則上應維持在36℃以上,在遵循現有指南的基礎上,患者的核心體溫至少不應低於35.5℃,以免患者發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等。

2022年6月30日,帝國理工學院的William Wisden、Nicholas Franks和第四軍醫大學董海龍教授團隊,在Science發表了題為“應激識別並介導恢復性睡眠的中腦特異性神經環路”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綜合運用了病毒示蹤、光纖鈣信號記錄、光遺傳學等方法,揭示了哺乳動物通過睡眠恢復心理及機體健康狀態的腦內調控機制,擴展了睡眠對生命維持的重要意義,也為治療焦慮、抑鬱等壓力應激相關的精神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這是中國麻醉學專家第一次以通訊作者身份在Science雜誌上發表論文。

五、推進科學研究高質量發展

2022年6月2日,四川天府新區麻醉學學會與Springer Nature出版社最終正式通過線上簽訂了Anesthesiology and Perioperative Science(APS)出版合作協議。上述雜誌由劉進、馬大青、謝仲淙擔任主編,這標誌着我國首個麻醉學綜合國際英文學術期刊誕生。APS創刊旨在探索麻醉與圍手術期科學的基礎研究與臨床實踐,填補中國沒有國際麻醉學綜合英文期刊的空白。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22年度重大項目課題評審結果,由同濟大學附屬第四人民醫院熊利澤聯合徐州醫科大學曹君利、溫州醫科大學宋偉宏和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王東信共同申報的課題“圍術期老年腦穩態維持的精準麻醉策略”獲批立項,項目獲批經費總額1500萬元。該項目聚焦圍術期老年腦功能穩態維持的麻醉策略研究等關鍵科學問題,系統解析麻醉影響老年腦功能穩態的效應表徵及其神經生物學基礎,為保障老年手術患者圍術期安全及改善術後轉歸提供新的理論基礎和干預策略。

六、2022年國家衞生健康委《圍手術期患者血液管理指南》發布

2022年1月21日,國家衞生健康委頒佈了《圍手術期患者血液管理指南》,為圍手術期患者血液管理提供了指導和遵循,對術前患者評估與貧血管理、減少手術失血、自體輸血和異體輸血適應證等方面提出專業建議和規範,為多學科協調推進、合作共贏,提出要求、指明方向。

七、2022年“中國麻醉周”活動成功舉辦

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中國心胸血管麻醉學會、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麻醉專業委員會和中國老年醫學會麻醉學分會於2022年3月28日至4月3日,以“敬畏生命,關注麻醉——無我,手術曾經痛苦難耐;有我,安全無痛得以保障”為主題,共同舉辦了2022年度“中國麻醉周”活動。本次活動在新華網客戶端“新華大健康”以及許多自媒體&&同步進行,活動引起了廣泛的社會反響。國內多家醫院紛紛舉辦了豐富多彩的科普宣傳活動,滿足民眾需求,弘揚麻醉學科正能量,為患者及家人提供更多的專業幫助,提升人民群眾對麻醉醫學科普知識的可及性和獲得感。

八、國家“千縣工程”麻醉疼痛診療中心指南完成

國家衞生健康委辦公廳於2021年印發《“千縣工程”縣醫院綜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1-2025年)》,要求依託縣醫院構建包括麻醉學科在內的五大臨床服務中心(包括腫瘤防治、慢病管理、微創介入、麻醉疼痛診療和重症監護)。受國家衞生健康委相關部門的委託,2022年6月,由黃宇光、熊利澤負責牽頭組織相關領域專家,在反復徵求基層醫療機構意見的基礎上,撰寫了《“千縣工程”麻醉疼痛診療中心建設與管理指導意見》並及時上報。麻醉疼痛診療中心建設將在“千縣工程”中全面提升全國尤其是基層麻醉專科的臨床服務能力,為患者提供更好的麻醉疼痛醫療服務,滿足常見手術和疼痛診療患者的需求,不斷提升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力,滿足對舒適化診療的新需求,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同時,在縣域基層醫療建設中更好地發揮麻醉疼痛診療中心的“龍頭”作用。

【糾錯】 【責任編輯:李曉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