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張江院區神經外科馬傑教授團隊完成了一例兒童松果體腫瘤切除手術,術中應用新技術細胞級熒光導引成像系統EndoSCell®(安刀),輔助腫瘤手術達到陰性切緣,實現了該技術首次在兒童專科醫院的應用。
據悉,該患者4歲6個月,其症狀為雙上肢震顫、右側踝陣攣。院外頭顱MRI平掃示松果體區佔位性病變並梗阻性積水、間質性腦水腫。在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張江院區神經外科進一步行頭顱MRI平掃+增強檢查,於松果體區見團塊樣佔位,大小約29.4*26.7*26.5mm,T1WI低信號,T2WI稍高信號,有明顯不均勻強化。影像學診斷為右側丘腦至松果體區佔位,考慮惡性腫瘤。
松果體區位於大腦的中心位置,靠近第三腦室後部和中腦導水管。松果體區腫瘤的生長會直接造成壓迫或阻塞,影響腦脊液的正常流動,從而導致梗阻性腦積水、顱內壓升高等引起的一系列症狀。手術切除是治療的有效手段,但松果體區腫瘤位置較深,且周圍有關鍵的神經結構和血管,切除操作困難。同時,該患兒松果體區腫瘤質地硬韌,在切除時對腫瘤的邊界判別成為一個重要考量因素。考慮到腫瘤切除的同時要保功能,治療專家團隊考慮應用手術顯微鏡、神經導航系統以及細胞級熒光導引成像系統EndoSCell®(安刀)多技術聯合輔助進行該手術。
手術團隊首先在手術顯微鏡下,根據術中神經導航系統的計劃及引導進行大體腫瘤切除,並在導航系統及顯微鏡目視下確認達到腫瘤陰性切緣。對切除的新鮮離體組織,在手術床旁進行快速細胞級熒光導引技術-EndoSCell®檢測:對切除的瘤區進行取樣,通過EndoSCell®掃查對腫瘤的細胞組織形態進行評估。同時,對切緣區域進行掃查,以評估切緣是否從細胞層面達到陰性的水平,EndoSCell®探查確認達到陰性切緣後,手術結束。
專家在手術中應用細胞級熒光導引技術EndoSCell®
術後病理考慮為顱內間葉源性腫瘤,非腦膜上皮來源。FISH提示EWSR1不典型斷裂陽性。術後MRI顯示腫瘤完全切除。目前患兒情況穩定,由ICU轉入普通病房。
患兒術後MR影像:松果體區腫瘤組織切除完全
馬傑教授在術後&&:“這是我們醫院首次在術中應用細胞級熒光導引技術,該技術讓外科醫生在術中肉眼就能實時看到組織的細胞圖像,有利於在腫瘤邊界識別的精度提高到細胞水平,讓手術更精準。此次手術的成功不僅為患兒帶來了新的希望,也標誌着我們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神經外科在腦腫瘤精準治療領域實現了細胞級精準的突破。”
關於兒童的神經系統腫瘤
據國家兒童腫瘤監測中心的最新研究數據,2020年—2024年期間,中樞神經系統腫瘤是兒童癌症常見類型之一,其發病率僅次於白血病。手術切除是治療腦腫瘤的有效手段,研究表明,手術切除範圍(EOR)是患者預後的重要指標,最大範圍安全切除並保留功能,術後改善患者預後。細胞級熒光導引技術的應用,有助於從細胞層面實現最大範圍安全切除腫瘤。
細胞級熒光導引技術EndoSCell®的出現,首次讓外科醫生在術中實現高清、實時看到動態、無偽影的腫瘤細胞圖像,可幫助術者術中實時指導手術策略,實現細胞級的精準切除。彌補了術中核磁、術中超聲、術中熒光、術中冰凍等傳統術中邊界判讀技術在可視化不足、精度不夠、耗時長等方面的不足,成功將腫瘤邊界判定從毫米影像時代推進到微米細胞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