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6月20日電(白碧璇)6月18日,由新華網與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共同發起的“兒童生長髮育創新成果發布暨‘小竹筍’兒童健康關愛公益項目啟動儀式”在北京舉行。活動以“守護成長,點亮未來”為主題,聚焦我國兒童矮小症早篩、早診與規範治療現狀,旨在搭建多方協同&&共同守護兒童健康成長。
會上,北京大學醫藥管理國際研究中心主任史錄文教授就兒童藥品研發的現狀、難點及未來發展方向進行了深入分享。
北京大學醫藥管理國際研究中心主任史錄文教授
政策激勵與市場導向並重,兒童藥品研發迎來發展新機遇
近年來,隨着國家一系列改革政策的&&,兒童藥品研發領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史錄文強調,從國務院層面到監管端、使用端乃至醫保准入端,&&了一系列針對兒童藥品研發的鼓勵政策。例如,快速審批政策的實施,大幅地縮短了兒童藥品的上市時間,提高了企業的研發積極性。
“這些政策的&&,不僅為企業指明了研發方向,也極大地激發了企業的創新活力。”史錄文&&,在政策的驅動下,越來越多的醫藥企業開始關注兒童用藥領域,投身兒童藥研發,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
在政策激勵的同時,企業也積極瞄準市場需求,精準研發適合兒童的劑型和規格。史錄文提到,針對兒童用藥的特殊性,企業研發了溶液劑、幹混懸劑等便於兒童使用的劑型,並改進了藥品的口味,提高了兒童用藥的可及性和依從性。這些創新舉措不僅解決了臨床使用過程中的難題,也提升了兒童用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完善藥品研發體系,激發兒童藥品研發積極性
儘管兒童藥品研發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但史錄文也坦言,與成人藥品相比,兒童藥品研發仍面臨諸多難點和挑戰。
“兒童不能簡單地視為小大人,在新藥研發過程中,兒童的臨床研究招募難度大,用藥劑量和方式難以確定。”史錄文指出,由於兒童生理和心理的特殊性,他們在臨床研究中的配合度和耐受性較差,導致招募難度大、研究周期長。同時,兒童用藥的劑量和方式也需要根據年齡、體重等因素進行精確調整,這對企業的研發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史錄文進一步提到,兒童藥品研發的投入産出比失衡,也是制約企業研發積極性的重要因素。“企業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研發,但回報相對較少,這導致許多企業在兒童藥品研發方面持謹慎態度。”他&&,為了突破這一技術瓶頸,需要國家、企業和社會多方協同,形成合力。
針對這些難點和挑戰,國家&&了一系列相關政策以鼓勵和支持兒童藥品研發。史錄文介紹説,國家設立了專項基金以減輕企業的研發負擔,同時通過法律手段要求創新藥在研發過程中必須制定兒童用藥計劃。這些政策的&&為兒童藥品研發提供了有力保障,但同時也需要全鏈條的法律保障來確保多部門監管職能的協同到位。
“未來,我們需要進一步推進中國兒童用藥保障條例的&&,從診療到研發新藥再到合理使用等各個環節進行全面規範。”史錄文&&,這將有助於構建一個更加完善的兒童藥品研發體系,提高兒童用藥的可及性和公平性。
多措並舉,提升兒童用藥公平性與可及性
為了進一步提升兒童用藥的公平性與可及性,史錄文認為需要從多個方面採取措施。
“首先,在研發端需要給予企業更多的激勵和支持。”他建議設立專項基金以減輕企業的研發負擔,並鼓勵企業開展兒童藥品的臨床試驗。同時,國家還可以通過法律手段要求創新藥在研發過程中必須制定兒童用藥計劃,並設定相應的研發時限和考核標準。這將有助於激發企業的研發積極性,推動兒童藥品研發的快速發展。
其次,在診療端需要加強針對兒童罕見病的診療能力。史錄文指出,許多兒童罕見病與遺傳性有關,需要國家加大力度發展相關診療技術。目前,我國已經建立了全國罕見病診療協作網,並正在強化醫療服務端的能力。這將有助於早發現、早診斷兒童罕見病,為後續的研發和治療提供有力支持。
此外,在保障端還需要完善醫療保障體系和商保體系。史錄文&&,目前兒童用藥的可及性和公平性仍然受到一定限制,部分兒童藥品價格高昂且難以報銷。因此,需要進一步完善醫療保障體系和商保體系以減輕家庭的經濟負擔。
“最後,我們還需要加強公眾教育和宣傳。”史錄文強調説,通過普及兒童用藥知識、提升醫護人員的專業認知和家長的安全意識等措施,可以進一步減少超説明書用藥等不規範行為的發生,保障兒童用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史錄文&&,兒童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兒童健康事業的發展離不開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和參與。他呼籲各方攜手合作、共同推進兒童藥品研發領域的創新發展,為提升我國兒童健康水平貢獻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