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小孩11歲,咳嗽幾天了,痰多、有血絲,該吃些什麼藥?”近日,在江北區一家連鎖藥房,楊女士向店員諮詢。
當店員在電腦上打開藥事助手“小橘”的對話框,輸入楊女士提供的症狀描述後,幾秒後,就收到了“小橘”的回復。不僅列出了幾種可能的病因,還給出了治療和用藥建議。
這位藥事助手“小橘”其實是AI。之所以能快速響應且應答如流,是因為其背後是上海交通大學重慶人工智能研究院(以下簡稱滬渝人工智能研究院)基於重慶首個自主研發的大語言模型——“兆言”大模型,結合醫藥領域應用場景創新開發,於今年9月正式發布的産品“青囊AI醫藥”。
“AI大模型在2024年邁入應用元年,‘青囊AI醫藥’正是在這一背景下誕生的。”該研究院AI大模型中心副主任、鄉村振興與城市治理項目組負責人夏旭華説。
令他感到欣喜的是,産品發布不到三個月,他們已經與桐君閣藥房、萬和藥房等幾家全國連鎖藥房企業達成合作,在其旗下2000多家藥房落地應用。目前,在首批約500家試點藥房中,“青囊AI醫藥”已經“上崗”。
醫療健康服務更加便捷高效
去年7月,“兆言”大模型在西部(重慶)科學城正式發布。與全球最“出圈”的ChatGPT等通用大模型不同,如果説ChatGPT是“通才”,“兆言”則是“專才”,致力於打造行業大模型。
“通過積累海量數據,輔以獨特的數據處理和AI訓練技術,‘兆言’可以給出更專業、精準的文本輸出,更好地賦能製造、醫療、金融、文旅、法律等行業領域。”夏旭華説。
智能體是大模型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今年3月,在SuperCLUE(中文大模型智能體評測基準)發布的大模型智能體能力測評榜中,“兆言”大模型位列全球第三、國內第二。
隨着應用元年的到來,大模型發展風起雲涌,進入“落地為王”的階段,這讓夏旭華有了緊迫感。在他看來,團隊一邊要“苦練內功”,不斷提升大模型的專業水平;另一邊還要“勤修外功”,創新拓展大模型的應用場景,讓科技成果加快實現從“書架”走向“貨架”的轉化。
“實際上,‘兆言’大模型發布後,我們就一直在琢磨,可以在哪些應用場景率先取得突破。後來,我們把目光聚焦在鄉村振興與城市治理兩大板塊。”他&&。
基層醫療資源不足、醫生水平參差不齊,藥房執業藥師數量不足、店員藥事服務能力不一、藥品推薦不精準……這些都是當前醫藥行業存在的痛點,也是他們着力解決的問題。
“醫藥行業具有數據密集、技術可行、需求迫切等顯著特徵,是特別適合用AI改造的行業之一。”夏旭華告訴記者,立足於上述痛點,他們決定率先在醫藥行業進行積極探索,通過智能化手段的賦能,為城鄉居民帶來更加便捷高效的醫療健康服務。
走訪上千個點位調研基層需求
要讓“兆言”大模型“化身”為基層醫生或藥師,真正從“書架”走向“貨架”,並不容易。夏旭華和團隊需要邁過兩道難關。
首先是模型知識庫邏輯搭建。有了知識庫邏輯,才能進行數據集準備,然後用海量數據去支撐模型訓練。
“這就好比人要先搭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才具備更強的學習能力。”夏旭華解釋。
其次是針對基層醫療機構和藥房的應用場景,開展精準的需求分析,找到基層醫生和藥房工作人員真正的痛點和難點,以及AI對於他們的價值點。只有搞清楚這些,才能“對症下藥”,真正解決問題。
“從今年初開始,知識庫邏輯搭建、數據集準備、需求調研和分析,我們都在同步推進,大概花了半年時間。”夏旭華説,在做需求調研時,團隊走訪了上千個點位,甚至跑到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等偏遠區縣,深入鎮、村的醫療機構和藥房,與當地的醫生、藥師和藥房工作人員面對面交流,了解掌握他們的實際困難和需求。
在此基礎上,他們再進行應用開發,以“兆言”大模型為基座,形成醫藥行業垂直領域的小模型,然後根據應用場景的實際需求,開發出個性化的智能産品,最終形成“青囊AI醫藥”並推向市場。
“‘青囊AI醫藥’是由基層醫療助手‘小妙’與藥事助手‘小橘’兩大核心助手組成,能夠覆蓋輔助診療、用藥諮詢、健康管理、機構運營四大核心領域,為基層醫療健康服務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夏旭華介紹。
“青囊AI醫藥”的“醫術”究竟有多高?他説,實際上,“青囊AI醫藥”所有的知識庫都來自教科書、案例集、衛健委網站等官方渠道信息。準確地引用與有保障的信息來源,能夠提高基層醫療機構和藥房工作人員的職業水平與服務能力。
今年9月,團隊還專門邀請國內多家知名醫院的1000余名醫生和藥師進行測評,結果顯示,“青囊AI醫藥”的專業度已具備較高水平,達到指導基層的標準。
推動大模型加快走向商業化
如今,大模型的應用已經在很多行業展現出巨大潛力,但真正能落地應用,並好用是關鍵。
“好用的定義有兩層意思,一是用起來順手,讓使用者感到便捷高效;二是用起來不貴,不增加使用者的負擔。”夏旭華説,這也是“青囊AI醫藥”推向市場後,他們開展的兩個方面重點工作。
他介紹,目前,他們與通信運營商達成合作,以“通信+AI應用包”的形式,面向基層醫療機構和藥房推廣應用“青囊AI醫藥”。
一方面,團隊通過不斷優化模型算法及補充權威數據,對模型進行持續調優,並進一步完善功能模塊,讓産品“更好用”;另一方面,採取這種合作方式後,基層醫療機構和藥房不需要支付額外費用,在原有的通信費用基礎上,就能享受到“青囊AI醫藥”提供的增值服務,讓産品用起來“零負擔”。
“這種合作方式,也並不損害運營商的利益,運營商只是把過去的市場開拓費用,用於如今的增值服務費用。可以説,這在一定程度上還增加了用戶黏性。”夏旭華補充道。
“試點應用兩個多月,從首批約500家藥房反饋的情況來看,‘青囊AI醫藥’發揮的作用已經初顯。”夏旭華告訴記者,以藥房主要應用的藥事助手“小橘”為例,它能通過智能分析患者需求,提供更專業、精準的用藥建議。同時,還集成了藥房規範化管理、溝通技巧、營銷策劃及政策法規等管理知識,為藥房工作人員提供全面的支持,推動藥房行業的轉型升級。
大模型賦能的智慧藥房,已經走進人們的生活。這也意味着,研究院的科技成果正在走向商業化。
夏旭華盤算了一下,目前,“青囊AI醫藥”在2000多家藥房落地應用,但重慶的零售藥房總共有2萬家,全國的零售藥房更是超過70萬家。“前景廣闊,未來可期!”他信心滿滿地説。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該團隊正在組建項目公司,加快推動大模型的商業化應用。這也將是“兆言”大模型孵化出的首家項目公司。
夏旭華&&,接下來,團隊還將加快“青囊AI醫藥”在基層醫療機構的推廣應用,並陸續開發上線AI醫療客服機器人、AI輔助慢病管理系統、AI輔助醫療機構運營管理系統等,有效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水平。(記者 張亦築)
數讀·青囊AI醫藥>>>
■研發團隊
滬渝人工智能研究院夏旭華團隊
■合作藥房數量
重慶零售藥房總數有2萬家,其中2000多家藥房落地應用
■試點藥房數量
約500家試點藥房
■測評醫生和藥師數量
1000余名
■全國零售藥房總數
70萬家以上
■未來計劃
加快“青囊AI醫藥”在基層醫療機構的推廣應用,並開發AI醫療客服機器人、AI輔助慢病管理系統、AI輔助醫療機構運營管理系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