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中醫藥非遺守正創新 2024中醫藥非遺保護年會舉行-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12/10 14:16:56
來源:新華網

推進中醫藥非遺守正創新 2024中醫藥非遺保護年會舉行

字體:

12月8日,2024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年會在雲南澄江市舉行,會議聚焦“推進中醫藥非遺守正創新,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主題,促進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産系統性保護與高質量發展。大會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協會中醫藥委員會主辦,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産網承辦,來自國家相關部門、行業協會、全國中醫藥非遺項目傳承人等專家學者150餘人參加會議,開幕式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協會中醫藥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宋春生主持。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協會會長王曉峰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協會會長王曉峰&&,中醫藥不僅是治病救人的醫術,更是一部中華民族認識生命、調養身心、順應自然的哲學大典。他指出,中醫藥非遺保護傳承要築牢青年傳承根基,為傳統中醫藥千年根係注入生命活力。要在教育體系層面深耕,讓年輕人精讀經典,早期跟師,傳承老一輩醫德醫術;要充分利用現代科技創新為中醫藥非遺傳承引入“源頭活水”,為中醫藥嵌入時代“芯片”;要高度重視民間傳承體系,讓民間絕技後繼有人,從隱秘鄉野邁向廣闊舞&;要營造濃厚中醫藥文化氛圍,為青年傳承提供“精神肥料”。

中華慈善總會黨委書記孫達

中華慈善總會黨委書記孫達&&,推動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保護,對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實施健康優先發展戰略和構建人類衞生健康共同體具有重大意義。他指出,要聚焦代代守護、傳承精華,加強中醫藥非遺項目挖掘驗證;堅持與時俱進、守正創新,推動中醫藥非遺項目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立足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以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為抓手,加強文明交流互鑒,不斷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協會副會長、中醫藥委員會會長曹洪欣&&,中醫藥非遺是傳統中醫藥知識、技藝、思想、精神、標準、制度、世界觀的廣泛集成,是中華傳統醫學的精神內核和精華所在,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生命價值、技術價值、學術價值、生態價值、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他指出,推動中醫藥非遺系統性保護與高質量發展,需要自立自信,發揮中醫藥非遺優勢作用,保護是根基,發掘精華是重點,轉化利用是動力。提高中醫藥非遺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度,推進中醫藥非遺保護傳承、融合發展、轉化利用與服務人類健康。

雲南省文化和旅游廳一級巡視員陳述雲介紹,截至目前,雲南已有傳統醫藥類國家級和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40項,覆蓋了漢、壯、彝、藏、傣、瑤等多個民族,自成體系、醫技獨特、藥品豐富、療效顯著。近年來雲南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加強對中醫藥文化資源整理挖掘,推出12家中醫藥非遺工坊。未來也將借鑒各省先進經驗,推動雲南中醫藥非遺資源的傳承和利用再上新&階。

開幕式上,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協會中醫藥委員會發布《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産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倡議書》。《倡議書》倡導各級中醫藥非遺傳承人積極行動起來,主動作為,勇於擔當,以“三推進”“三提高”為重點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三推進”即推進中醫藥非遺廣泛傳播,推進中醫藥非遺高質量發展,推進中醫藥非遺為民眾生命健康貢獻力量;“三提高”即提高中醫藥非遺守正創新能力,提高中醫藥非遺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度,提高中醫藥非遺國際交流能力。

主旨報告環節,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協會中醫藥委員會會長曹洪欣、原雲南中醫學院院長李慶生、中醫藥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宋春生分別以“中醫藥非遺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醫藥非遺保護工作的‘和’與‘調’”、“以文化建設理論指引,推進中醫藥非遺守正創新”為題做報告。主旨報告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協會中醫藥委員會副會長肖魯偉主持。

專題報告環節,國家級非遺項目“中醫診法”保護單位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所長張華敏、國家級非遺項目“嶺南陳氏針法”傳承人陳秀華、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秘書長楊金生、國家級非遺項目“劉氏刺熨療法”代表性傳承人劉光瑞分別以“國家級非遺項目‘中醫診法’保護傳承與發展”、“國家級非遺‘嶺南陳氏針法’的傳承創新及推廣應用”、“提高中醫藥非遺國際交流能力——以人類非遺‘中醫針灸’的國際傳播為例”、“國醫傳承 守正前行”為題作報告。專題報告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協會中醫藥委員會副會長張樹峰主持。

圓桌會議環節,還有多位國家級非遺項目傳承人圍繞中醫藥非遺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進行了深入交流探討。圓桌會議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協會中醫藥委員會副會長陶功定主持。

【糾錯】 【責任編輯:劉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