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是全球範圍內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長期高血壓會導致血管硬化,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合理的藥物使用和血壓波動的科學管理是高血壓患者降低併發癥風險、維持健康的重要手段。
近日,北京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李康做客新華網訪談間,就高血壓患者如何科學的服用阿司匹林以及進行血壓波動管理等問題進行了分享。
阿司匹林服用建議
李康主任醫師介紹,雖然阿司匹林能有效降低腦卒中的發生率,但並非所有高血壓患者都需要服用阿司匹林。
需要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
對於以下三類患者,建議每天服用75-100 mg的阿司匹林進行長期二級預防:
1. 冠心病患者:包括冠狀動脈狹窄50%以上的穩定或不穩定心絞痛患者,以及急性或陳舊性心肌梗死患者。
2. 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急性或陳舊性腦梗死、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患者。
3. 外周血管病患者:如因動脈粥樣硬化導致頸動脈、鎖骨下動脈、腎動脈、下肢動脈等狹窄超過50%及以上的患者。
不建議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
並非所有高血壓患者都適合使用阿司匹林進行一級預防。李康主任醫師指出,對於以下情況的患者,不主張服用阿司匹林:
1. 血壓控制不佳:平均血壓高於150/90mmHg的患者。
2. 高出血風險患者:如正在使用其他抗血小板藥物、抗凝藥、糖皮質激素、非甾體抗炎藥等其他增加出血風險的藥物,或有胃腸道出血、消化道潰瘍、3個月內腦出血或其他部位出血病史,血小板減少,凝血功能障礙,嚴重肝病,慢性腎臟病(CKD)4-5期的患者。
3. 年齡<40歲或年齡>70歲的患者。
可以考慮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
對於年齡在40-70歲之間、血壓控制良好且出血風險不高的高血壓患者,如屬於高血壓伴糖尿病、慢性腎臟病(CKD)、10年心血管風險≥10%或高血壓合併≥3項其他危險因素等高危人群可考慮使用每天75-100 mg 小劑量阿司匹林。
高血壓波動管理:因時而異的個體化調整
高血壓患者血壓波動較為複雜,不僅與季節、日常作息密切相關,還會隨年齡、血管硬化程度發生變化。李康主任醫師強調,科學管理血壓波動對於高血壓患者尤為重要。
血壓波動特點:
高血壓患者隨着年齡增長,動脈硬化的加重使血管彈性下降,導致血壓波動幅度增大,尤其在老年人中表現明顯——收縮壓高、舒張壓低,脈壓差增大。
此外,血壓的波動還受到季節變化的影響。夏季,由於外周血管擴張、水分和電解質丟失,有效循環血容量相對下降,血壓通常較低,患者應根據血壓水平減藥或暫停服藥;而冬季,外周血管收縮,大血管循環血容量相對增加,血壓升高,此時應根據血壓水平,適時增加降壓藥物劑量或品種。
同樣一天24小時內,血壓也是波動的。大部分高血壓患者由於皮質醇節律及生物鐘的因素在清晨6-9點和下午4-6點時血壓較高,夜間0-2點血壓偏低。因此,李康主任醫師建議高血壓患者每天清晨起床後應先測量血壓,結合實際情況決定是否調整降壓藥物的劑量。
降壓藥物服用時間:
對於降壓藥物的服用時間,原則上應在血壓升高前1-2小時開始服用。因大部分降壓藥物為長效製劑,清晨是一天中血壓較高的時間段,所以通常在早晨服用較為適宜。而對於以夜間血壓升高為主的患者,建議在睡前服用降壓藥物。治療要個體化。
需要注意的是,降壓藥物中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不主張下午或晚上服用。利尿劑使夜尿增多,影響夜間睡眠,影響夜間血壓。同時,大部分患者白天心跳快,夜間心跳下降,因此不主張晚上服用β受體阻滯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