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7月27日電(劉映)7月27日,由新華網主辦、中國健康管理協會學術支持的“2024健康中國促進大會”在北京召開。中國醫院協會副會長、國家衞生健康委規劃發展與信息化司原司長毛群安在致辭中&&,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廣大醫院管理者和醫務工作者是促進者,也是先行者,更是主力軍。大家要理解好健康中國戰略思想和健康中國建設的深刻內涵,全社會積極踐行健康中國行動,倡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方面要醫者先行。
中國醫院協會副會長、國家衞生健康委規劃發展與信息化司原司長毛群安致辭
理解健康中國戰略思想須做到“十個堅持”
健康中國戰略是黨中央做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特別是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對健康中國建設做出了全面的部署。
毛群安&&,要理解好健康中國戰略思想,必須領會和做到“十個堅持”:一是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和健康優先發展的核心理念;二是抓住把握新時期黨的衞生與健康工作方針,這38字方針,以基層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預防為主,中西醫並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三是堅持醫療衞生事業的公益屬性;四是要堅持大衞生、大健康理念;五是要促進醫保、醫療、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六是構建強大公共衞生體系,把公共衞生事件的威脅降到最小;七是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特別是在健康中國建設過程中,必須要發揮好中醫藥的獨特優勢;八是堅持深化醫學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九是堅持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通過人口高質量發展來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十是堅持構建人類衞生健康共同體。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建成健康中國的遠景目標。所以説建成健康中國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工程,具有戰略性、先導性的意義。到底如何理解健康中國建設?首先健康中國建設的根本目的是全民健康,實現的路徑是共建共享。”毛群安説,健康中國戰略提出了五個維度的戰略任務,這也是《“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核心內容,首先要普及健康生活,因為生活方式對個體和群體健康産生直接的影響,要引導公眾通過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來提高健康素養水平;二是優化健康服務,要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所以要創新醫療服務模式。首先通過覆蓋全民的公共衞生服務,防控重大疾病,要充分發揮中醫藥的獨特優勢,還要加強重點人群的健康服務;三是完善健康保障,包括醫療保障和藥品供應保障兩個體系;四是建設健康環境,環境對人健康有直接影響,從大氣、水、土污染,到每個人工作學習、生活小環境的清潔消毒,包括食品藥品的安全監管、意外傷害、道路交通安全等都是健康環境建設的內容;五是發展健康産業,通過産業的大發展為醫療衞生和健康服務提供各種産品和器械保障。
“健康中國行動”需要人人行動
2019年,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提出要圍繞影響健康的因素,保護重點人群,防控重大疾病,提出了15個專項行動。毛群安指出,健康中國行動的特點就是要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從單純依靠醫療衞生系統向全社會整體聯動轉變,強調預防為主,“治未病”,這也是中醫藥的一個傳統理念,要讓全社會人人行動起來,希望每個人針對自身的健康問題採取有效的行動。
其中,健康知識普及行動是第一個行動,也是所有行動的基礎。要針對公眾需要的健康知識和基本健康技能,提升公眾的健康素養水平,要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要利用各種渠道向公眾傳播健康知識和技能,特別是國家建立了健康科普的專家庫和資源庫,聯合多個部門制定了健康科普知識發布和傳播的機制,並採取一系列政策,鼓勵醫務人員和醫療機構開展健康促進和健康教育活動,也鼓勵各大媒體創辦優質的健康科普欄目。
“倡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方面要醫者先行。我們醫療機構要為醫務人員營造促進身心健康的環境,醫務人員承擔着高強度、超負荷的工作,他們的健康狀況並不比我們常人更好,所以醫療衞生機構要把醫務人員的身心健康作為重點工作,形成黨政領導、多部門協作、醫務人員積極參與的健康促進的工作機制,要干預不健康的行為習慣,為醫務人員的身心健康提供相關服務和保障,定期監測醫務人員的健康狀況。”毛群安強調,醫務人員要率先踐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最近國家衛健委聯合16個部門提出了健康體重管理年的活動,超重和肥胖是許多重大慢性病的直接致病因素和加重的誘因,但要控制體重也並非易事,希望醫務人員和所有居民共同圍繞健康體重管理,真正行動起來。希望全社會都能關注健康科普和健康促進。共同堅持關口前移,開展健康管理和疾病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