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公益慈善力量,共繪老齡社會幸福藍圖——專訪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理事長于建偉-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5/27 10:26:54
來源:新華網

凝聚公益慈善力量,共繪老齡社會幸福藍圖——專訪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理事長于建偉

字體:

新華網北京5月27日電(肖寒)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中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佔比21.1%,65歲及以上佔比15.4%。面對近年來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的現實,我國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産業,優化孤寡老人服務,推動實現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全力守護最美“夕陽紅”。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是一項戰略性、全局性、係統性工程,應充分調動各方力量,形成積極應對、全民行動的新格局。”日前,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理事長于建偉接受新華網專訪,他認為,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需要把老年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工作目標,注入更多慈善力量,把積極老齡觀、健康老齡化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帶給老年人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于建偉(左)赴延吉“樂齡之家”調研,與村支書進行工作溝通

強保障:明確政策導向,多措並舉助推養老體係建設

千百年來,老有所養、老有所依一直是關係社會穩定家庭幸福的大事。讓千千萬萬老年人生活安心、舒心、順心,始終是中國老齡事業的發展目標。

于建偉説,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14次提及養老和老齡工作,對老年人社會保障、養老服務、健康支撐三大體係建設作出部署,同時對發展銀發經濟、建設適老化設施、保障老年人權益提出明確要求,彰顯了黨和政府對老齡問題的高度重視,更為廣大老年群體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把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作為首要任務,強調要充分發揮創新主導作用,以科技創新推動産業創新,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提高全要素生産率,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促進社會生産力實現新的躍升。

于建偉認為,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加和需求的多元化,科技創新在養老領域的廣泛應用正推動著新質生産力的不斷發展。

“新質生産力與老齡公益事業緊密相連,相互促進,代表著先進生産力的發展方向,是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需求的重要支撐。這種良性的互動關係,將有助于社會生産力的躍升和老年人福祉的增進。”于建偉説。

補短板:完善服務模式,提升老年健康服務水準

人口老齡化是我國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的基本國情,健康服務是老年人急迫突出的需求,促進健康老齡化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長久之計。

老年健康政策進一步健全、老年健康服務供給持續優化、老年健康宣傳教育廣泛開展……《2022年度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公報》顯示,截至2022年,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接受健康管理的65歲及以上老年人數12708.3萬人。374.5萬60歲及以上殘疾老年人獲得基本康復服務。

“我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的全面有效推進仍需進一步結合當前國情、社情和家情現狀。”于建偉表示,應對老齡化挑戰是一項宏大的係統工程,需要抓重點、補短板、綜合施策,統籌推進。

在當前環境政策下,他特別關注助餐服務、護理服務和農村養老問題。

在助餐服務上,多部委已聯合發布《積極發展老年助餐服務行動方案》,旨在構建覆蓋城鄉的助餐網絡。于建偉認為,通過實事求是的調研,可以精準掌握老年人的飲食需求和就餐困難,提供更加貼心、個性化的餐飲服務。此外,借助科技手段,如智能化點餐係統等,可以提升老年助餐服務的便捷性和效率。

護理服務方面,盡管我國護理事業已經取得了長足進步,但面對龐大的老年人口和不斷增長的護理需求,養老護理服務人才的短缺問題亟待解決。于建偉強調,應該進一步加大對養老護理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力度,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素養和服務品質,以滿足老年人多樣化的護理需求。

此外,農村養老問題亦不容忽視。受城鄉發展不平衡的影響,農村地區的養老服務水準與城市存在明顯差距。為此,于建偉呼吁政府和社會各界應當對農村養老問題給予更多關注,並通過增加資金投入、加強設施建設以及培養和引進專業人才等措施,不斷提升農村養老服務水準。

“應對人口老齡化需要政府、社會、家庭和個人共同努力。通過制定和執行全面、多維度的策略,我們可以逐步提升養老服務品質,確保每一位老年人都能享有健康、有尊嚴的晚年生活。”于建偉説。

增活力:攜手公益力量,共繪老齡社會幸福藍圖

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劇,應對老齡化已成為國家戰略。在這個背景下,公益慈善組織負有重要使命,成為推動老齡事業發展的不可或缺的力量。

據悉,自2013年以來,政府明確提出鼓勵和引導公益慈善組織投身養老事業,使其成為養老服務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近年來,已有不少社會組織成功涉足養老領域,憑借自身專長和特色,實施了一係列深受老年人歡迎的公益項目。然而,相較于兒童、教育、扶貧等傳統慈善領域,公益慈善組織在養老事業的發展上仍需進一步發力。

談及如何賦能老年公益慈善事業,于建偉指出,基金會通過實施“樂齡工程”,成功推出了“樂齡陪伴”“樂齡文化”“樂齡健康”等一係列公益項目,在助力老齡公益事業發展上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果:

在“樂齡陪伴”項目中,基金會特別關注農村留守老年人的生活。于建偉介紹,自2019年10月起,該項目已在全國十多個省份的鄉村資助建設了“樂齡之家”,為農村留守老人及其他需要幫助的老人提供多方面的服務,包括生活照料、精神陪伴和安全防護等。截至目前,該項目已投入資金物資超過6000萬元,帶動各方投入超過2億元,惠及10余萬老年人。

“樂齡文化”項目涵蓋老年文化藝術、教育培訓、體育健身等多個方面,通過線上線下的活動,多方面幫助老年人實現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近年來,基金會主辦和協辦了多項文化藝術活動,並參與攝制了多部影片,以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基金會還推出了樂齡雲課堂等服務平臺。于建偉介紹,這些平臺以線上教學為主、線下活動為輔,提供養生、健身、書畫、攝影等幾十門直播課程。

老齡事業的發展為慈善力量提供了廣闊的施展空間與巨大的發展機遇。于建偉説,公益慈善組織應明確自身的角色定位,以解決老年人在養老、健康、社會參與等方面的問題為己任,積極響應並投身于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國家戰略之中。

展望未來,于建偉表示,期待更多公益慈善組織能夠主動加入到老齡事業的大潮中,與政府、市場、社會和家庭等各方力量攜手合作,共同開創全民行動的新局面,為老年人打造更加美好、幸福的晚年生活。

【糾錯】 【責任編輯:吳起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