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的羅氏制藥中國,官宣加碼中國!-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5/22 18:21:38
來源:醫趨勢

30歲的羅氏制藥中國,官宣加碼中國!

字體:

“羅氏與中國的淵源已有百年,始終致力於提高中國民眾的健康水平。未來,依託中國良好的市場規模、經濟體量與創新生態,羅氏將在中國的創新機遇中加速前行,不斷深化在華布局,持續幫助中國患者改善生活質量。”5月16日,在羅氏制藥中國30周年慶典上,羅氏制藥國際部負責人Padraic Ward擲地有聲,傳達著羅氏總部對於中國市場的堅定承諾。

圖片

▲羅氏制藥國際部負責人Padraic Ward致辭

1896年在瑞士巴塞爾創立的羅氏,1994年正式進入中國市場。為進一步加碼在華投資,羅氏制定了更長遠的發展規劃和更明確的願景,並在慶典上正式宣布:

第一,羅氏制藥將全面強化包括早期研發、藥品開發、生産、營銷以及開放合作的端到端完整醫藥價值産業鏈,持續加碼在華投資,進一步彰顯羅氏對中國市場的信心和長期承諾。

第二,羅氏制藥旗下抗流感創新藥速福達將在2024年實現本地化生産,這是羅氏不斷升級本地化生産布局和投資、更快惠及中國患者的一個鮮明例證。

羅氏在華30年的發展軌跡應和了整個中國醫藥産業發展的主脈絡。從1994年上海羅氏制藥公司落地張江,到2024年持續加碼強化完整醫藥價值産業鏈,這不僅僅代表了中國市場的重要性日益加深,更是在當前世界經濟發展形勢複雜、全球化和本土化需求交織之下,對於中國市場堅定承諾的代表性案例,印證了整個中國醫藥産業發展的主航道。

圖片

▲羅氏制藥中國30周年慶典活動

30年,能做成什麼?

1994年的時候,中國上海浦東還是一片農田。也是在這一年,羅氏選擇成為“開荒者”,成為首家入駐浦東張江高科技園區的跨國企業。

30年來,無論國內市場怎樣風雲變幻、科技浪潮如何迭代升級,羅氏扎根中國實現共贏的信念從未動搖。

“三十年來,我們帶來28款創新的産品,覆蓋8大治療領域。除了不斷帶來創新療法與解決方案,我們也致力於讓患者用得上、用得起這些好藥,全方位發力不斷推進中國人民的健康福祉。”羅氏制藥中國總裁邊欣&&。

圖片

 ▲羅氏制藥中國總裁邊欣致辭

作為血液領域的領導者,羅氏與中國速度同頻共振,不斷革新血液疾病治療標準,不斷加速惠及中國患者的步伐。從全球第一個靶向藥物美羅華在華獲批起,在20餘年時間帶來了全球首個血友病非因子預防治療藥物舒友立樂,人源化糖基化CD20單抗佳羅華,全球首個CD79b抗體偶聯物優羅華,全球首個作用於復發難治淋巴瘤的CD20/CD3雙特異性抗體高羅華,不斷革新侵襲性淋巴瘤和惰性淋巴瘤各線治療規範化治療及血友病預防診療新標準。值得一提的是,羅氏還成功實現了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症這一血液罕見創新藥派聖凱的中國首發。

在乳腺癌領域,羅氏引領乳腺癌走向精準治愈。從2002年帶來全球首個HER2陽性乳腺癌靶向治療藥物赫賽汀,到陸續引入“赫賽汀+帕捷特”雙靶療法以及國內首個ADC藥物赫賽萊,再到如今擁有了全新皮下創新劑型赫賽汀皮下製劑以及Phesgo,20多年來,羅氏幫助無數中國乳腺癌患者實現從身體治愈到心理治愈再到社會功能治愈的不斷升階,讓她們更少時間做病人,更多時間做自己。

深耕肺癌疾病領域多年,羅氏為中國肺癌患者帶來了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多樣創新療法,並實現了從早期到晚期的全線覆蓋。其中,ALK陽性治療領域還在不斷突破,即將為中國早期肺癌患者帶來持續獲益,推動中國肺癌步入慢病管理時代。

在消化道腫瘤領域,羅氏創新方案推陳出新,突破生存局限,讓肝癌慢病化,助力中國從消化腫瘤大國邁向消化腫瘤強國。泰聖奇聯合安維汀(“T+A”療法)作為免疫治療時代的先行者,引領肝癌治療從“靶向”邁向“免疫治療”新時代。同時,羅氏積極優化管線布局,探索新的免疫治療方案。立足中國,羅氏致力於,攜手中國專家共創共建,並通過AI探索“肝癌數字化輔助決策模型”,助力肝癌診療交出“中國答案”。

羅氏不斷帶來創新抗流感藥物,上至國家社稷,下達百姓藥箱。從家喻戶曉的抗流感藥達菲,到新一代“抗流感神藥”速福達,這是20年來首個獲批的具有創新作用機制的抗流感藥物,目前已實現醫保覆蓋,支持互聯網醫院在線購藥,為中國老百姓提供全新、便利、有效的流感解決方案,並拓展了5-12歲兒童的流感治療,為我國公共衛生健康事業發展添磚加瓦。今年,速福達又將實現本地化生産,更快惠及中國患者。

憑藉在全球積累近20年眼科的豐富經驗和技術儲備,繼往開來,羅氏將開啟眼底診療創新領先新時代。羅氏在去年帶來了全球首個眼科雙特異性抗體藥物羅視佳,提升廣大中國眼底病患者的長期視力獲益並改善他們的生活質量。

此外,羅氏在神經科學、免疫、器官移植等領域都帶來了一系列長期守護中國患者的創新産品。

縱觀羅氏制藥中國30年的發展史,其引領之路中有一條清晰的主線:堅持創新。

羅氏是最早在中國建立研發中心的外資藥企之一。早在2004年,羅氏集團在上海設立藥物研究和早期開發中心。2019年,羅氏集團追加投資8.63億人民幣,將研發中心升級為全新的羅氏上海創新中心(RICS)。此後,為了進一步在中國推動創新,加大研發投入,2022年,羅氏上海創新中心(RICS)正式升級為羅氏中國創新中心(CICoR)。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羅氏中國創新中心擁有新藥研究與早期開發的獨立決策權,能夠依據本地的研發戰略和需求,靈活地規劃研究方向和項目管線。目前,創新中心的藥物研發項目覆蓋免疫、腫瘤、代謝疾病等領域,包括小分子和大分子藥物。由250位頂尖科學家組成的早期研發團隊正持續不斷地為患者開發創新藥品。

截至2023年底,基於創新中心産生的發明專利已超300件,其中一半以上已經在中國、美國、歐盟或日本獲得專利授權。此外,創新中心與全球研發相關部門合作已經成功將10款藥物分子推到臨床試驗階段。

自主研發的同時,羅氏也高度注重與本土企業的創新合作,形成自主研發與外部合作的“雙輪驅動”。

2021年,羅氏成立了羅氏中國加速器,以期通過孵化本土創新,加速科研到産品的成果轉化,助力中國創新走向世界。如今,羅氏中國加速器已擁有十余家本土創新企業成員單位,現有成員企業已與羅氏中國創新中心達成超過10項早期研發合作。

近兩年,羅氏先後與三家本土創新藥企達成三項全球獨家授權許可,進一步豐富産品創新管線。

新30年,夯實承諾

三十而立。過去30年,羅氏制藥中國構築了十足的産品力、深厚的創新力和寬廣的品牌壁壘。現如今的羅氏,不僅僅是腫瘤領域的領軍者,也是特藥領域的佼佼者。

站在30周年的節點上,羅氏面臨的問題是:中國市場的下一步“棋”該如何走?

邊欣&&,為了實現這一願景,“站在而立之年的新起點,羅氏將繼續深耕中國市場,通過完整醫藥價值産業鏈的協作深化布局,攜手多方力量為中國患者聚力共築健康、美好、可持續的未來,助力‘健康中國2030’宏偉藍圖的早日實現。”

在産業鏈布局方面,羅氏的謀篇布局不僅包括早期研發、藥品開發,還囊括了生産、營銷以及開放合作的各個方面。

對於研發環節的強化,羅氏中國創新中心負責人沈宏博士早就已經深思熟慮:“我們希望增強我們臨床早期研發的實力,將通過和中國頂級醫院,臨床實驗機構的合作,讓羅氏的藥物分子儘早在中國進行藥物開發,從而實現全球藥物分子的同步研發。借助中國的患者規模和研發的速度,可以讓藥物分子早日上市,惠及中國和全球的患者。”

“特別值得一提就是,羅氏中國創新中心作為合作主體,在今年1月引入了抗體藥物分子偶聯,目前在美國已經進入臨床1期開發,我們也期待這款産品早一點在中國進入早期研究。”沈宏博士補充説。

見微知著,預見未來。在羅氏中國即將開啟的新三十年征程中,我們期待見證更多産業鏈強化的實質性進展和落地。

變化的商業世界蘊含機會。

羅氏制藥的最新加碼與布局,提供了一個制藥巨頭的本地化發展樣本。

如何在韌性生長的新主題下,把對中國市場與患者的洞察,用更長遠、可持續的方式,扎實做出來,是整個制藥行業都在面臨的新挑戰與新課題。而羅氏制藥中國,已經給出了它的答案。

【糾錯】 【責任編輯:宮曉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