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孩子肥胖應成為家庭必修課-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6/01 10:29:17
來源:中國婦女報

防控孩子肥胖應成為家庭必修課

字體:

  5月24日早上六點多,家住北京市房山區的王芳(化名)和老公帶着11歲的女兒貝貝(化名)出門,趕往北京兒童醫院。貝貝因為個頭偏矮,在醫院接受生長激素治療,需要定期復查。

  “小肚子明顯,得減減了。”北京兒童醫院內分泌遺傳代謝科主任、知名專家鞏純秀叮囑王芳,貝貝胰島素水平偏高,有糖尿病的風險。

  “六一”國際兒童節來臨之際,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來到北京兒童醫院實地採訪,了解家長對兒童超重肥胖問題的認知情況、孩子超重肥胖的危害,從臨床醫生的角度給兒童超重肥胖問題提供解題思路。

  兒童超重肥胖者明顯增多

  貝貝身高143cm,結合年齡,標準體重是32kg,目前的體重超出了10kg。“最近要考試,吃完飯就寫作業,運動量少。”王芳告訴記者。

  5月24日下午,在出門診前,北京兒童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知名專家閆潔站在診室的體重器上校準,“體重器剛剛修好,不久前一個160公斤的孩子稱體重,把稱壓壞了。”

  兒童肥胖問題正引起大家的關注。2021年7月13日,中國疾控中心營養學首席專家趙文華在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我國6~17歲的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近20%,6歲以下的兒童超重肥胖率超過10%。要引起注意的是6歲以下超重肥胖問題。

  兒童肥胖問題引起了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和《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中對兒童肥胖防控問題提出了明確要求,各相關部門對兒童肥胖防控也採取了有力措施。

  鞏純秀在臨床中也發現“小胖墩”在逐漸增多。在2000年左右,北京兒童醫院曾經做過兒童肥胖的調研,當時肥胖發生率在2%~5%,男孩明顯比女孩多,嚴重肥胖者相對比較少。但這些年,肥胖的男孩女孩明顯增多,而且嚴重肥胖者較多,女孩肥胖上升速度較快。這在內分泌代謝科病房的住院患兒中也有表現。

  如何判斷孩子體重是否正常,兩位專家都提到了BMI指數,即體重(kg)÷身高的平方(m2)。閆潔向記者展示了分性別的中國2~18歲兒童BMI百分位曲線圖:超過95%百分位的就是肥胖,在85%到95%之間的為超重。

  2018年2月23日,國家衞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發布《學齡兒童青少年超重與肥胖篩查》,標準號為WS/T 586—2018,文件中詳細列舉了不同年齡和性別的BMI參考值。

  超重肥胖或引起併發癥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胖胖乎乎的,“很結實”“很可愛”。但鞏純秀、閆潔均告訴記者,這是個極大的誤區。家長需要認識到,在孩子生長髮育過程中,超重肥胖是一個亟須關注的健康問題,不加干預將引起很多併發癥。

  “比如糖尿病,和成人超重肥胖一樣,孩子也會得。”閆潔告訴記者,超重肥胖兒童的代謝指標可能會出現很多問題,如甘油三酯增高、膽固醇增高、尿酸增高、高血壓、脂肪肝等。下肢關節發育也會因肥胖問題受到影響,比如呈x型、平足,運動會腳疼、腿疼等。超重肥胖還與女孩性早熟、男孩性發育落後等密切相關。

  不僅如此,鞏純秀&&,黑棘皮症、紫紋、白紋等都是高胰島素血症的早期預警。超重肥胖還會增加將來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尤其是有遺傳家族史的兒童。低通氣綜合徵、呼衰、心衰、意識障礙等嚴重危害,也存在發生的可能。

  此外,專家認為,除了身體方面,因超重肥胖帶來的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及行為問題也要引起重視,比如自卑、自暴自棄、暴飲暴食等。

  兒童超重肥胖,原因複雜。“隨着社會經濟發展,人們的飲食結構和飲食量發生了很大改變。”鞏純秀告訴記者,飲食結構不合理,高鹽高油高糖飲食偏多問題突出。在隨機採訪中,記者發現不少孩子的飲食習慣並不健康。“平時不愛吃蔬菜,攝入的肉類蛋類奶類偏多,愛吃零食。”“最喜歡吃高熱量食物,比如比薩、漢堡。”“甜食是最愛,一吃就停不下來。”……

  遺傳基因是促成兒童肥胖的另一重要因素。鞏純秀告訴記者,在飲食量增加的情況下,肥胖遺傳基因會更容易發揮作用。閆潔同樣&&,如果父母雙方肥胖,孩子發生肥胖的概率可達到70%~80%;如果父母一方肥胖,孩子發生肥胖的概率也可達到40%~50%。

  兒童肥胖的發生與家庭對肥胖問題的認識密不可分。鞏純秀髮現,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在生長髮育期,要讓孩子吃飽,不能虧着孩子。“其實,給孩子充足飲食要有一個度,足夠孩子生長髮育就行,不要’吃飽’‘吃撐’。”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的反饋調節機制也與肥胖有關係。有的孩子胃的伸縮力比較小,吃一點就能夠把飽腹信號送給大腦,有的孩子過量飲食大腦才會收到飽腹信號。

  兒童減重是以家庭為單位的系統工程

  孩子超重肥胖需要儘早干預。鞏純秀告訴記者,孩子早期超重,採用一些簡單的飲食調整和運動方式,就能夠很快恢復到正常範圍。如果發展到重度肥胖,體重控制難度加大,而且可能會有一些後遺症。比如肥胖孩子出現的紫紋、白紋,實際上是皮膚的一些彈力纖維被崩斷,即使體重下降,皮膚松弛等後遺症也難恢復。

  “孩子超重肥胖,很大責任在父母。”鞏純秀告訴記者,孩子的行為習慣與父母的約束密不可分,孩子沒有那麼強的自製力,需要家長的干預。家長要意識到超重肥胖對孩子的不良影響,發現孩子過度飲食要及時制止。

  “減重是以家庭為單位的系統工程。”閆潔説,不管是改變飲食,還是培養運動習慣,都需要家長和孩子相互配合。

  2021年由國內多位專家編寫發布的《中國兒童肥胖的評估、治療和預防指南》指出,推薦臨床醫生結合患兒年齡、民族、文化、地域背景開具生活方式處方,促進以家庭為中心的生活方式改變(飲食、身體活動、行為),以達到促進患兒BMI合理降低的目的。

  在飲食方面,鞏純秀建議,家長要節制孩子過度飲食,要按時按點按量進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盡量細嚼慢咽。先吃熱量低的湯湯水水、青菜,再吃必要的蛋白和主食。閆潔建議,主食可以多吃粗雜糧,盡量少吃油條、糖火燒、烙餅等用油烹飪的主食。讓孩子多吃蔬菜,多用水焯、涼拌的方式烹飪蔬菜,少做含油量多的炒菜。水果不能代替蔬菜,因為含糖量高,並非越多越好。8~12歲孩子一天水果攝入量在150g~200g之間比較合適。每天肉類攝入二三兩就足夠,盡量選擇脂肪含量少的肉類,用少油少鹽方式烹飪。

  針對不少孩子愛喝飲料的問題,閆潔告訴記者,飲料大多含糖量高,家長要控制孩子喝飲料的頻率,督促孩子多飲用白開水,也可以選擇淡茶水或者泡檸檬片給水“提提味兒”。此外,健康的零食主要是牛奶、水果、堅果。

  閆潔提醒,當孩子有快速增胖的跡象、出現肥胖併發癥,家長應該及時帶孩子就醫。

  在減重的道路上,運動必不可少。專家建議,超重兒童可以適當多進行戶外活動。家長也可以幫助孩子培養一兩個戶外運動的愛好。

  除了家庭方面,兒童肥胖問題也需要政府和社會的共同努力。在對家長隨機採訪中,曾女士説,大多家長不知道解決孩子肥胖問題的科學方法,希望能增加相關科普活動。劉女士希望一些公益機構或者學校多組織戶外活動。而王芳已經和女兒商量好,以後要控制飲食,學習不管多緊張,每日也要固定時間進行鍛煉。(記者 王春霞 實習生 李澤宇)

【糾錯】 【責任編輯:王坤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