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耳中聽見“怪聲” 警惕分泌性中耳炎-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3/24 09:14:53
來源:廣州日報

孩子耳中聽見“怪聲” 警惕分泌性中耳炎

字體:

  連續兩天,三歲小女孩半夜坐起來説,“媽媽媽媽,有人掃地”,就診診斷為分泌性中耳炎。兩周後復查,中耳積液緩解,問:“還有人掃地嗎?”答:“不掃了。”

  六歲小男孩,連續兩天在晚上睡前和半夜跟媽媽説“耳朵嗡嗡響”,媽媽大驚,趕緊帶其到耳鼻喉科就診。醫生查體、聽力檢查都未見異常,遂向家長説明病情,小男孩立即跟媽媽説:“跟你説了,蚊子太多,沒有打幹凈,看我腿上的包。”媽媽捂臉而笑,自訴自幼分泌性中耳炎引起不可逆聽力下降,以為兒子也患上同種疾病。

  上述兩個故事都來自于廣東實力中青年醫生、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耳鼻喉科副主任醫師王小亞的真實接診記錄,都涉及了分泌性中耳炎這種疾病。這種疾病,9成學齡前兒童都至少患過一次,症狀不明顯,卻有可能造成不可逆的聽力損傷。

  孩子不理人或聽到“奇怪的聲音”都應及時就診

  分泌性中耳炎是特指中耳有積液的一類疾病,往往不伴有明顯急性炎症的表現,也就是説它的發生往往十分隱匿,不會有耳朵疼、發熱等中耳炎常見的症狀,最常見的臨床表現為輕到中度的聽力下降,這部分孩子會表現為旁人小聲説話聽不清,或者是當他們注意力比較集中的時候,對周圍環境裏面的聲音會表現出不敏感。

  “比如他們在自己玩玩具或是專心做什麼事情的時候,父母或老師跟他説話,他可能會反應不是太好、不太搭理;或者和他説話時,他總是反問:‘你在説什麼?’”王小亞説。

  還有的孩子會有耳鳴表現,但不同患兒“聽到”的聲音會有差異,有的孩子會聽到耳朵裏有“沙沙沙的”聲音,就像上述病例中的小女孩,聽到“有人在掃地”;有的則會聽到吹風或者蚊子嗡嗡叫的聲音。

  對于唇腭裂或者唐氏綜合徵等孩子而言,由于先天面部結構的原因,容易從出生開始就出現持續性不緩解的分泌性中耳炎,假如在語言發育關鍵時期也持續存在,則會表現出較為明顯的語言發育遲緩。

  當孩子出現聽力下降,或者説自己的耳朵裏出現一些特殊的聲音,都需要及時帶孩子就診。

  90%以上學齡前兒童至少發生過一次

  分泌性中耳炎在學齡前兒童中的發病率非常高,有研究顯示,90%以上的學齡前兒童至少發生過一次分泌性中耳炎。

  王小亞介紹,如今廣州很多幼兒園對幼兒開展的聽力篩查,所使用的都是聲導抗的檢測方式,可以反映中耳的功能。臨床上經常會遇到篩查中發現聽力下降、一檢查便發現是分泌性中耳炎的孩子。

  這和以下兩個因素有關:

  一方面,我們的鼻子和耳朵通過咽鼓管相通,兒童的咽鼓管比較粗、短,走向比較平直,和水準方向的夾角較小,形態和功能和成人的咽鼓管有明顯的差異,因此當兒童出現鼻炎後也很容易引起耳朵的炎症。

  另一方面,鼻竇炎、腺樣體肥大也是學齡前兒童高發疾病。肥大的腺樣體會對咽鼓管開口造成機械性堵塞,鼻竇炎的發作也會引起咽鼓管功能的障礙,影響咽鼓管的通氣功能,導致中耳腔內正常的分泌物無法通過咽鼓管排泄,從而形成積液。

  分泌性中耳炎若持續存在 聽力損失將不可逆

  王小亞説,分泌性中耳炎有一定的自限性,許多孩子中耳內的積液能逐漸自行排出,早期的聽力損失也是可逆的。但需要注意的是,有5%~10%的孩子的中耳內積液、症狀會持續存在,導致粘連性中耳炎、膽脂瘤的發生,對鼓膜以及中耳腔的功能會造成不可逆的損傷,聽力損傷也就變得不可恢復。

  “一旦中耳積液超過三個月以上,自行恢復的可能性會明顯降低,”王小亞説, “所以出現了上述症狀或者在篩查中發現異常的孩子,家長一定要及時帶到耳鼻喉科檢查,假如診斷為分泌性中耳炎,一定要長期隨訪,建議每個月都來復查一次,觀察一段時間,看積液有無明顯消退。”

  小部分的孩子,如果積液時間比較長,還有明顯的鼓膜內陷或者粘連,引起鼓膜本身的病變的話,則可以通過手術進行鼓膜置管,把積液清除掉、改善聽力;但耳道狹窄的孩子無法進行置管手術,則可能要選擇安裝助聽器才能改善聽力了。

  醫學指導/廣東實力中青年醫生、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耳鼻喉科副主任醫師王小亞

  文/記者伍仞

【糾錯】 【責任編輯:孫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