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前列腺癌:立足國際視角,制定中國策略-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2 06/20 09:45:59
來源:新華網

遏制前列腺癌:立足國際視角,制定中國策略

字體:

新華網北京6月20電(王坤朔 肖寒)老齡化的加劇,讓癌症負擔越來越重。其中,前列腺癌“專盯”中老年男性,發病率持續增加,是我國男性第一高發的泌尿係統腫瘤。曾被稱為“西方癌”的前列腺癌,在我國為何愈加兇猛?對抗前列腺癌,有哪些新研究、新武器?

日前,新華網專訪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副院長、上海泌尿腫瘤研究所所長葉定偉教授,請他給出應對前列腺癌的有效之策。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副院長、上海泌尿腫瘤研究所所長葉定偉教授

困局:發病率更少,死亡率卻更高

新華網:我國的前列腺癌有哪些發病特點?

葉定偉:前列腺癌是發生在前列腺器官的惡性腫瘤,與年齡密切相關,在我國,50歲以上男性發病逐漸增多,75歲以上有較高的發病率,目前已位居我國男性泌尿係統腫瘤發病率的首位,同時有逐漸升高的趨勢。根據周邊東亞地區前列腺癌的發病率來預測,我國的發病率在未來可能還要再增長一倍以上。

與西方相比,我國前列腺癌發病人數較少,但死亡人數更多。全球新發病例中,美國佔17%,中國佔8%;而全球死亡病例中,美國佔8%,中國佔15%。究其原因,我國缺乏早篩機制,大眾、醫生和全社會的早篩意識也不夠強,導致半數以上的前列腺癌患者在初診時已經出現轉移,即我們俗稱的晚期,目前統計數據顯示五年生存率只有60%—70%;而在歐美國家,大概90%以上的前列腺癌是早期,多數可以治愈,五年生存率非常高。

缺乏早篩,使得我們前列腺癌早期患者比例低,治療效果不佳,最終生存率低于歐美國家。

新華網:我國前列腺癌高發的原因有哪些?

葉定偉:前列腺癌的發病與遺傳有關,尤其是直係親屬男丁有家族史的,如果祖輩、父輩、叔輩或是兄弟有前列腺癌,往往本人患前列腺癌的風險也比較高。目前已證實多個DNA損傷修復基因的缺陷和突變與前列腺癌有關,比如BRCA1和BRCA2基因。

遺傳因素之外,近10年來我國前列腺癌發病升高也與生活方式的改變密切相關,比如高蛋白、高脂肪、高能量的飲食習慣,容易引起肥胖,過早的性生活也是誘因之一,容易引發感染。

當然,人口老齡化加劇是發病率急劇提升的一項最重要的因素。

前列腺癌篩查有“時間表”

新華網:既然早篩如此重要,對于實現早期篩查,有哪些行之有效的實踐策略?

葉定偉:不同人群,策略不同。首先,只要是超過50歲的中老年人,如果沒有家族史等危險因素,要每兩年做一次前列腺特異抗原(PSA)檢測;第二種情況,如果有家族史,那麼在45歲就應該做一些前列腺癌的篩查;第三種情況,如果發現攜帶BRCA1/2基因突變,應從40歲開始檢查PSA。

用年齡來判斷危險程度是一個“機械”指標,但非常奏效。

PSA非常簡單,抽血就能查,而且效率越來越高,以前第二天才能出結果,現在最快十幾分鐘便能出結果,大大提升了篩查效率。

那麼,有了有效的篩查工具,如何具體實施呢?

三年前,在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的牽頭下,寫出了中國第一部《前列腺癌篩查專家共識》,推出中國前列腺癌篩查的“復旦策略”,採用“篩查基地”與“社區下沉”相結合的模式。具體來看,篩查基地設置于醫院等醫療機構內,由醫護人員去做科普,讓大眾知曉前列腺癌早篩的意義和方式;社區下沉是到基層社區去給百姓進行宣教,並直接進行篩查。

從這兩種模式來看,科普是關鍵,要讓百姓、醫務人員、政府、全社會都重視前列腺癌篩查的意義,明白其能明顯提高早期病人的檢出率,從而使生存率明顯提高。當然,現在有越來越多的體檢項目,包括個人購買的和機構組織的,也加上了血清前列腺特異抗原檢測,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

遵循全程化精準治療模式

新華網:前列腺癌規范診療的重點和難點在哪?

葉定偉:首先,要規范確診。前列腺癌與其他實體腫瘤在診斷上有所不同,是一個非可測量的病灶,也就是説,通過CT、核磁或者其他影像學檢查,懷疑前列腺裏面有病灶,但穿刺之後發現不是癌;還有的人血液指標異常,而影像學檢查顯示正常,但穿刺發現還是癌。因此,一切以穿刺活檢的病理結果為確診標準,絕對不能“毛估”。

但目前來看,根據PSA或者影像學檢查來進行穿刺,陽性率不盡如人意,存在過度穿刺的情況。穿刺作為有創檢查,還是會給患者帶來身心痛苦,經濟成本也比較高。

因此,復旦腫瘤在以往常規穿刺的基礎上,採取了一些創新,用核磁共振+超聲圖像的融合靶向穿刺,結合了係統穿刺實時監控的特點,同時具備多參數MR對軟組織腫瘤高敏感度和高分辨率優勢,能夠減少漏診,提高陽性率,又能有效避免過度穿刺。

確診之後,進入治療環節,要對前列腺癌進行分期,通俗地講分為早期、中期、晚期,是否出現擴散、轉移等。早期前列腺癌以外科手術為主,做根治性手術,基本上95%的早期患者都可以治愈;中期患者,採取以手術為主的多學科的綜合治療,可能還要加上內分泌治療、靶向治療或其他輔助治療;晚期患者主要採取綜合治療,此時主要以內分泌治療為基礎,再加上靶向以及雄激素受體的阻斷,以及免疫治療、放療、手術等。只有精確分期,才能精確治療。

前列腺癌在實體腫瘤當中非常特殊,它對各種治療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效果,但是如何規范序貫,如何規范聯合,這是一個學問。

比如,前列腺癌對手術、放療、內分泌治療、化療、免疫治療以及介入治療、靶向治療等手段都有效,規范有機的序貫和組合,能明顯提高生存率和治愈率,但關鍵在于規范和個體化的精準治療。

闖出創新之路,制定中國方案

新華網:對于前列腺癌的診療,近些年有哪些積極進展?

葉定偉:經過這十幾年的努力,前列腺癌的五年生存率從過去的不到40%,提升到現在的近70%,復旦腫瘤團隊的前列腺癌五年生存率超過82%,但是我們不能沾沾自喜,因為與同期美國97%的數據相比,還是有明顯差距。

我們也一直在思考,未來之路怎麼走。首先,是新藥研發。相對來説,我國在泌尿腫瘤、前列腺癌方面是滯後的,新藥研發也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

第二,要進一步國際化。前列腺癌被稱為“西方癌”,因為歐美人群發病率要遠高于亞洲人群,國外有很多經驗可供我們借鑒。但這並不意味著機械照搬,要在東西方之間遊刃,針對中國的前列腺癌,闖出一條自己的創新之路。

第三,推進多學科綜合治療。針對前列腺癌,多學科綜合治療目前已經是國際和國內業界公認,對提高生存率和治愈率最有效的一個方法。我們作為外科醫生,雖然在早期癌當中能起到非常大的主導作用,但是基于我國人群的發病特點,中期甚至晚期病人佔的比例非常高,針對這些病人,採取外科為基礎、多學科綜合治療的方式,是提高治愈率和五年生存率的一個關鍵。國內的同道們,都應該為了這一目標責無旁貸地共同努力。

新華網:您近期在2022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上做了關于瑞維魯胺III期CHART研究的發言,這是我國首次在泌尿腫瘤創新藥方面發出的中國聲音。請您向大眾通俗地介紹下這項研究,及其意義。

葉定偉:瑞維魯胺是雄激素受體拮抗劑。大家知道,前列腺癌的發病與雄激素及其受體都有關係。如果把雄激素受體進行拮抗、阻斷之後,會對前列腺癌的治療會起到非常重要的控制作用。

國外已經有一些雄激素受體藥物,而瑞維魯胺是我們民族制藥企業自主研發的新型的雄激素受體拮抗劑,與國外的藥物分子結構上完全不同。

瑞維魯胺這一創新藥,首先藥效有所提升,同時有更低的血腦屏障透過率,所以副作用明顯降低。第二,對于高瘤負荷的轉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患者,有很好的結果,影像學無進展生存期和總生存期都有所提高,患者生活品質也有所改善。而這部分病人,是危險性最高、治療最難的“硬骨頭”。這次我們在ASCO上的發言,也引起了國際業界的關注。

新華網:《CSCO前列腺癌診療指南》每年更新,作為這部指南的牽頭人,請您談談,它有哪些特點?

葉定偉:第一,是先進性,緊跟國際國內的潮流,將最新的結果納入《指南》。第二,是本土化,我國的診療水準地域性差異比較大,有些地區無法得到最新的藥物、療法,針對這些病人和醫療機構怎麼辦?《指南》基于藥物可及性,制定本土化的藥物組合策略,提升療效。第三,可持續,遵循《指南》,治療的有效率和治愈率都能可持續上升。

【糾錯】 【責任編輯:孫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