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5月7日電(肖寒)乳腺癌已成為嚴重威脅我國女性健康的主要公共衞生問題之一。在母親節來臨之際,新華網《鏡頭下的醫患現場》走進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跟隨記者鏡頭,一起看看國家癌症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內科馬飛教授如何科學治療乳腺癌,幫助廣大女性患者“重獲新生”。(本期攝影: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 黎立喜)pagebreak
離開診還有十分鐘,腫瘤醫院內科診室的走廊裏早已站滿了等待就醫的患者。據了解,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創立於1959年,是我國第一個腫瘤內科專業科室,標誌着我國實體腫瘤專業化內科治療的開始,其醫療、教學、科研的整體實力始終代表着我國腫瘤內科的最高水平和發展方向。pagebreak
走進內科專家門診診室,此時,馬飛正在對一名患者進行診療。據介紹,馬飛長期致力於惡性腫瘤內科治療的臨床與研究工作,尤其擅長乳腺癌綜合診療與藥物治療,在腫瘤精準診療和難治性腫瘤診療領域具有豐富臨床經驗。
“馬主任,請問我現階段還適用哪些治療方法?”這位患者在自述病情時説,自己先前被診斷為患有乳腺癌多發淋巴結轉移,目前最影響生活的症狀是疼痛,希望能夠通過治療,緩解疾病帶來的不適感。pagebreak
馬飛在細心詢問患者病史後,對其進行了胸壁的視診和鎖骨上淋巴結初診,結合患者乳腺癌的分子分型以及年齡和腫瘤情況,推薦該患者使用內分泌治療。開處藥物後,馬飛耐心地向患者解釋藥物的服用方法,可能造成的不良反應,消除患者顧慮,樹立積極治療的信心。
馬飛介紹,內分泌治療是乳腺癌不可或缺的一種治療方式,也是實體腫瘤“引以為傲”的治療策略,在上世紀70年代應用於臨床後,給乳腺癌的治療效果帶來了整體的提升。與此同時,也有一部分患者在經過治療後會産生耐藥性,對此,需要根據耐藥原因展開針對性治療,從而提高內分泌治療的療效,克服耐藥。而隨着近幾年靶向藥物CDK4/6抑製劑的問世,顯著地延長了這一類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時間。其中基於中國人群循證數據獲批上市的中國首個自主研發的CDK4/6抑製劑達爾西利,比較貼近中國乳腺癌診療現狀,對中國臨床實踐具有實際參考意義和應用價值。其III期研究正是由醫科院腫瘤醫院牽頭全國多中心單位進行的,研究結果也入選了去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口頭報告,並全文發表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雜誌子刊Nature Medicine。pagebreak
“馬主任,我母親既往有心率不齊、心功能不全等病史,還能繼續化療嗎?”由於患者高齡,其女兒代患有乳腺癌的母親前來就診。經問詢,該患者既往患有糖尿病、房顫等病史,由於基礎性疾病較多,患者家屬擔心患者無法承受住大劑量化療帶來的副作用影響。
結合其腫瘤情況,馬飛認為該患者乳腺癌存在一定復發風險,“雖然化療有一定毒性,但權衡利弊,還是建議您母親進行化療,化療方案可以選擇毒性相對較小的方案,後期在治療過程中也可根據患者的耐受情況,及時調整化療方案和劑量。”pagebreak
結束上午的門診,中午便餐後,馬飛又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住院病房走廊裏,馬飛與其他醫生充分溝通交流,為接下來的查房工作做足準備。
“恢復得怎麼樣了?”“最近還感覺到哪不舒服?”“藥都按時吃了吧?”……馬飛詳細地詢問着患者情況,並提醒患者後續診療的注意事項。pagebreak
來到一位患者床位前,馬飛對其進行仔細檢查。這位患者患有雙側乳腺癌,是一位BRCA1基因突變的三陰性乳腺癌患者,考慮到患者的腫瘤情況,馬飛為其調整了化療方案。但患者考慮到自身攜帶的遺傳性BRCA1基因突變,該患者十分擔心會遺傳給自己的女兒,向馬飛袒露了自己的顧忌。
在仔細詢問患者家族史後,馬飛耐心向患者解釋了遺傳的相關事宜,“攜帶BRCA1基因突變的確會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但這並不意味着一定會患癌症。”馬飛介紹,目前也有針對BRCA1基因突變的治療藥物,希望患者不過分焦慮,積極配合醫生治療,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pagebreak
“肺癌此前一直高居全球癌症發病榜首,且男女皆可發病,而乳腺癌患者約98%以上都是女性,卻在近日超過肺癌,成為全球發病率首位腫瘤,亟須引起重視。”馬飛介紹,雖然目前乳腺癌發病率居高不下,但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也在不斷提高。由於乳腺癌是一種多因素所致的複雜疾病,在治療時也需要多學科共同參與,即從影像診斷、病理診斷再到手術、放化療、內分泌治療等,運用多種治療手段,齊頭並進、綜合治療。
除治療方式外,乳腺癌分期及晚期診療也是公眾和患者關注的話題。近年來得益於眾多創新藥的問世,乳腺癌在晚期治療上已經取得了長足進步。馬飛&&,醫科院腫瘤醫院就牽頭和參與了許多國際和國內創新藥的臨床研究。以HER2陽性乳腺癌的治療為例,小分子TKI藥物為中國乳腺癌患者帶來長期生存的希望。其中,吡咯替尼是首個中國自主研發的國家1.1類HER2-TKI新藥,由醫科院腫瘤醫院牽頭的I-Ⅲ期臨床研究等成果先後發表於國際腫瘤領域頂級學術期刊JCO、Lancet Oncology等,併入選美國聖安東尼奧乳腺癌大會(SABCS)年度重大事件回顧和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年會(ASCO)口頭報告。正是有了眾多創新藥物,特別是代表“中國智慧”的民族創新藥物,給了中國臨床醫生和科研工作者更多的探索機會,也給中國患者帶來了更多治療選擇,助力實現“既要活得更長,也要活得更好”的治療宗旨。 pagebreak
很多人認為,腫瘤一旦到了晚期就等於“絕症”。馬飛&&,雖然我國乳腺癌的發病率仍在逐年增加,但隨着臨床治療手段的不斷發展,腫瘤診療已步入“慢病化管理時代”,很多患者可以實現“臨床治愈”,即使是晚期乳腺癌,通過規範化的診療和日常健康管理,也可實現長期“帶瘤”生存。
在自我管理方面,馬飛建議,乳腺癌患者在飲食上可以和大眾保持一致,但需要重視控制體重,盡量選擇低脂飲食;保健品攝入上,由於部分保健品沒有按照藥品管理,可能存在對疾病或治療産生影響的隱患,因此不主張患者隨意服用保健品;運動上,馬飛建議乳腺癌患者可以進行一些中等強度的體育運動,如慢跑、游泳、健身操等,但對於做過腋窩淋巴清掃的這部分患者,因為存在上肢功能受限和淋巴水腫的風險,要避免做較大幅度的運動,以防影響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