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1 07/26 16:43:44
來源:新華網

促進體質辨識技術與服務升級 第十九次中醫體質學術年會舉行

字體:

7月24-25日,由中華中醫藥學會主辦,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體質分會、烏魯木齊市中醫院、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承辦的“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體質分會第十九次學術年會”在北京舉行,來自祖國各地的中醫體質學專業領域的三萬餘名專家、學者及代表通過線上及線下的方式參會。

開幕式上,國醫大師、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體質分會主任委員王琦院士提出,體質學人要自覺、自強、自信,努力體現當代價值,“有為才有位”,勉勵大家在重大科學理論、重大科學發現、重大科學發明的産出上作出一份有意的工作。原國家衞生計生委副主任陳嘯宏指出,中醫體質學是中醫藥守正創新、傳承精華的範例,希望未來進一步推動中醫體質學高質量發展。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局長屠志濤指出,王琦院士的中醫體質學是中醫藥學術界“三一”(第一、唯一、專一)及“三業”(事業、行業、産業)的代表,並對中醫體質學在治未病、慢病防控領域的貢獻做出了高度評價。中華中醫藥學會秘書長王國辰指出,中醫體質分會自2003年成立以來,在主任委員、國醫大師王琦院士的帶領下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並從黨建工作、學術交流、人才培養、以及科普工作等方面對體質分會提出發展建議。

國醫大師孫光榮指出,中醫體質學説是直接關係人民健康、覆蓋人的“生長壯老已”全程的學説。“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中醫體質學説同樣需要“知”與“行”、 “思”與“用”的接續奮鬥。

北京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谷曉紅&&,“體質辨識技術與服務升級”是策應“健康中國”的重要舉措。並從體質分會掛牌單位的角度,表達了北京中醫藥大學對中醫體質學科的支持,2017年成立“國家中醫體質與治未病研究院”,2021年又成立“王琦書院”,為體質學科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

北京中醫藥大學期刊中心主任潘彥舒&&,《北京中醫藥大學》開設“中醫體質”專欄,發表多篇論文,體現了中醫體質領域的最新進展。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體質分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倪誠教授,從學術研究與交流、學科建設、新冠疫情防控、成果轉化與推廣、下一年度工作計劃等方面進行了報告。烏魯木齊市中醫醫院副院長王路林對年會的召開,以及王琦院士屢次赴新疆講學推動新疆中醫藥事業的發展&&感謝。

圍繞大會主題“體質辨識技術與服務升級”,還有三位院士帶來了主旨報告,分別是陳香美院士的“健康大數據促進體質辨識及中西醫結合精準診療”,王軍志院士的“我國生物藥發展概況”,王琦院士的“再論中醫體質的三個關鍵科學問題及其展望”。據介紹,本次大會經專家審閱共有81篇論文收入《中華中醫藥學會第十九次中醫體質年會論文集》。其中,體質理論研究7篇,體質辨識技術研究14篇,體質與治未病服務升級研究14篇,體質與疾病防控研究29篇,調體方藥、機制、療效評價研究17篇,反映了近年來中醫體質學領域最新研究進展。此外,還有14位代表作了大會主題論壇交流和青年論壇交流。

【糾錯】 【責任編輯:孫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