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7月19日電(肖寒)藿香正氣被歷代醫家譽為祛“暑濕”聖藥。每年入夏以後,藿香正氣便會成為“明星藥品”,其用量節節攀升,成為很多家庭的夏季常備藥。據了解,藿香正氣在臨床應用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從誕生到如今,藿香正氣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我們又該如何更好地認識藿香正氣?
近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原副院長王國瑋做客新華網《健康大講堂》特別節目。專家&&,藿香正氣的作用主要有解表化濕、理氣和中,主要用於外感暑濕引起的發熱、頭暈頭重、腹脹腹瀉等,但並非所有情況都適用藿香正氣,應根據患者症狀和體徵辨證用藥。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原副院長王國瑋(左)
探究藿香正氣的“前世”與“今生”
藿香正氣散首載於唐代孫思邈所著《千金翼方》,到宋代被收入具有“國家藥典”地位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距今已有千年的歷史。
“《黃帝內經》説正氣內存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即當患者得了病的時候一定是處於正氣虛的狀態,即正邪的關係,如果正氣充足就不會得病,所以正氣也可以解釋為抵禦不正之氣,只有抵禦了不正之氣才能減少疾病的發生。”王國瑋説。
從“經典”到“精準” 千年古方“藿香正氣”的現代傳承
藿香正氣散有解表化濕,理氣和中之功。在傳承千年的過程中,前人如何進行加減化裁,使其更好地被利用?如今在臨床運用上做了哪些改進?對此王國瑋&&,劑型的改革是隨着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和需求逐漸變化的,比如最早人們使用的是藿香正氣散,後來,為了發揮更大的藥物作用,藿香正氣液等藥品相繼被研發出來,這些藥品也更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和分解。
那麼,藿香正氣散和藿香正氣液究竟有哪些區別?王國瑋説,藿香正氣液是名副其實的“原創”産品,它在保留了藿香正氣散原方治療作用的基礎上,去除了服用口感不好等缺點,在繼承千年古方的基礎上不斷地進行更新換代。另外,王國瑋&&,藿香正氣液優勢在於易被人體吸收和消化,且不含酒精,適合經常駕車、對酒精過敏以及服用頭孢類藥物的人群使用。
王國瑋介紹,目前正值夏季,是胃腸型感冒的高發季節,要特別警惕胃腸型感冒的發生。治療胃腸型感冒最常用的成藥是藿香正氣製劑(如藿香正氣液),其主要功能有兩個方面:解表、和中,藿香正氣的兩項功能正好對應胃腸型感冒的兩個方面,所以能很快見效。“攝入很多肉類食品、啤酒飲料,或者喝完冰鎮飲品後容易出現發熱惡寒頭暈噁心腹痛腹瀉。夏天天氣很熱,很多人容易抗熱過度,造成風寒性胃腸型感冒,這時候便比較適合使用藿香正氣液。”王國瑋&&。
明確藿香正氣使用方法 讓中醫藥走進百姓生活
藿香正氣是傳統中醫藥的經典老方,功能相當廣泛,主要用來理氣祛濕和驅寒,目前很多人誤認為它僅僅是解暑特效藥,王國瑋&&,除用於“解暑”外,藿香正氣在應對其他疾病時也有不錯的療效。
他舉例,“之前門診曾遇到一位乙肝合併暑濕感冒的患者,患者自述服用感冒藥一週症狀並無緩解,且有加重的跡象。由於患者本身就患有肝病,且平時生活需要駕車,我隨後建議她改服藿香正氣液,在經過三天治療後,患者感冒症狀逐步減輕,一週後實現痊癒。”
王國瑋&&,中醫以預防為主,有“治未病”的理論,即在預防中治療、治療中預防。此外,中醫也並不是“慢郎中”,隨着現代醫學與中醫的不斷融合發展,中醫也可以用於急症治療,幫助患者恢復健康,藿香正氣液是傳統中醫藥的經典老方,看似簡單的藥材,卻具有解表化濕、理氣和中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夏季感冒、腸胃型感冒、急性胃腸炎、消化不良等疾病。
但需要注意的是,藿香正氣液並非適用於所有病症。談及使用禁忌,王國瑋介紹,“藿香正氣類藥物屬於溫熱型的製劑,如果在炎熱的夏季感冒了,但發熱不明顯,伴有食欲不振、腹脹、舌苔白膩等症狀,可服用藿香正氣液。此外,孕婦在服用藿香正氣藥物時也要慎重,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王國瑋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