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省撫州市東鄉區,基層理論宣講有一種獨特的“熱度”。在村頭巷尾,宣講員打開帆布挎包,講政策、問答題、送獎品;在紅色公園,黨員幹部重走“農墾路”,在故事中感悟初心;在學校課堂,孩子們圍坐在一起聽英雄故事,製作“紅星手抄報”。
這些生動的場景,正是東鄉區“新風東鄉”基層理論宣講品牌建設的縮影。近年來,東鄉區緊緊圍繞宣傳貫徹黨的創新理論,聚焦人民群眾所需所盼,立足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創新構建“理論+”多維宣講模式,把黨的聲音傳遍千家萬戶,讓黨的創新理論更接地氣、更聚人心。
由“單點發聲”到“矩陣共鳴”
“以前宣講都是各自為戰,村裏請人來講一次就結束了,現在我們有了自己的品牌隊伍,宣講成了常態。”紅星鎮宣傳委員徐超説。
為破解基層理論宣講“點多面散、聲小力弱”的難題,東鄉區從頂層設計入手,打造了統領全區的“新風東鄉”品牌。區委明確以“用黨的創新理論凝心鑄魂”為核心任務,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主陣地,推動理論宣講進機關、進農村、進社區、進校園、進企業,讓理論宣講覆蓋全域、融入日常。
同時,東鄉區構建起“16+N”基層宣講矩陣:既有“老兵宣講團”“醫心為民宣講隊”“贛鄱娘子軍宣講團”等16支區級專業隊伍,又有紅星鎮“閃閃的紅星”、小璜鎮“挎包服務隊”、孝崗鎮“紅馬甲宣講隊”等鄉鎮特色團隊,形成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理論傳播網絡。

圩上橋鎮陳揭村開展移風易俗主題宣講。
“我們講的不只是理論,更是群眾的心裏話。群眾聽得懂、願意聽,才是真正的好宣講。”孝崗鎮“紅馬甲宣講隊”成員胡義説。
東鄉區還建立“主題制”“競賽制”“預約制”運行機制,即每季度定主題、定期比成果、群眾點題點人,讓宣講從“零星行動”變為“常態矩陣”。自2023年底“新風東鄉”品牌創建以來,全區累計開展宣講3000余場,受眾達23.65萬人次,“新風東鄉”基層理論宣講品牌打造經驗在全省範圍內得到推廣。
“我們要讓理論宣講成為一種文化現象,讓聽理論、學理論成為一種群眾習慣。”東鄉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周志瑜説。
以“理論+”賦能宣講活力
理論如何走出會場、走近群眾?東鄉區的答案是“理論+”——把理論與生活、服務、文化融合起來,在互動中傳播思想,在服務中凝聚人心。

小璜鎮魯家村挎包服務隊宣講員正在宣講。
在小璜鎮魯家村的大古樹下,“挎包服務隊”正在宣講。宣講員李華林打開挎包,取出《鄉村振興政策手冊》,問大家:“‘污水有了家,垃圾有人拉,村村盛開文明花’,這句話講的是什麼?”村民們搶着回答,現場笑聲不斷。
這樣的宣講,沒有“&上台下”的距離,更多的是“面對面、心貼心”的交流。村民鄒活高笑着説:“他們講的都是和我們生活相關的事,聽了就明白。”
李華林的挎包裏,不僅有宣講資料,還有一本“民情筆記”。“上次村民反映灌溉渠堵塞,我們第二天就派人去疏通。群眾説,我們講理論,也講實事。”他笑着説。
“挎包服務隊”堅持“理論+服務”“宣講+互動”,常態化開展積分兌換、政策問答、幫辦代辦等活動,讓理論宣講更有“煙火氣”。目前隊伍已發展至80餘人,累計宣講200余場。
紅星鎮則探索“理論+紅色文化”模式。依託王震舊居、王震公園等紅色陣地,“閃閃的紅星”宣講隊把黨的創新理論與農墾精神結合起來,推出“故事+體驗”“課堂+行走”“宣講+實踐”的沉浸式學習活動。“我們講理論,也講紅星精神,讓廣大幹部、群眾和學生在故事裏感悟初心,在行走中汲取力量。”宣講員李茜説。

“閃閃的紅星”宣講隊,在龍源村宣講惠農政策。
國慶前夕,紅星小學的學生們走進王震公園,把課堂搬到了紅色現場。大家圍成一圈,聆聽宣講員講述王震將軍率部開墾荒原、造福百姓的故事。六年級學生謝文睿認真地説:“我為東鄉有這樣一位偉大的將軍感到很驕傲,我也要像王震將軍一樣,做一個有擔當、有理想的人。”
在“新風東鄉”的旗幟下,“理論+文藝”“理論+農技”“理論+志願服務”等創新形式不斷涌現。用歌舞講政策,用小品演道理,把課堂搬進田間地頭,讓理論宣講與志願行動同頻共振。理論宣講不再是單向灌輸,而是群眾參與、共學共悟的雙向傳播。
從“聽得懂”到“信得深”
理論宣講的最終目的,不在“講”,而在“信”和“行”。在東鄉區,理論宣講正融入基層治理、文明實踐和民生服務的方方面面。
走進圩上橋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墻上貼着“宣講行程表”。宣講員每週進村入戶,講政策、談家風,講一次、評一次、改一次。“我們圍繞群眾‘急難愁盼’,既講理論,也辦實事、促文明,讓宣講更有實效。”宣講員黃裕婷説。
村民黃九龍深有感觸:“聽他們講理論,我明白了門前三包、醫保政策這些事兒,生活越來越有盼頭。”
東鄉區還建立成果庫和群眾評議機制,把“聽眾滿意率”納入考核,推動理論宣講從“被動聽”變為“主動學”。理論在回應現實中更具説服力,也在群眾心中生根發芽。
如今,在東鄉區,講文明、樹新風成為廣大群眾的日常習慣,黨員幹部學習理論、踐行初心成為行動自覺,青少年心中的紅色基因和家國情懷正茁壯成長。
“我們要把‘新風東鄉’建設成永不熄滅的思想燈塔,讓理論宣講既有思想深度,又有情感溫度,讓黨的聲音真正傳遍千家萬戶。”東鄉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周志瑜&&。
在東鄉的廣袤田野上,理論的種子正深深扎根;在百姓的笑聲與掌聲中,“新風”正拂過心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