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中國·江西|一座老街的“文明新生”:撫州黎川以文明實踐激活古城“活態傳承”的探索之路-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5 11/20 15:27:30
來源:文明江西

文明中國·江西|一座老街的“文明新生”:撫州黎川以文明實踐激活古城“活態傳承”的探索之路

字體:

(老街航拍圖)

  黎灘河畔,晨霧未散,黎川明清老街緩緩醒來。騎樓長廊下,木門依次開啟,灌芯糖的甜香、擂茶的清韻在空氣中交織。始建於南宋、興盛於明清的老街,曾被譽為贛閩交界“八縣通衢”,如今不僅呈現古韻風貌,更成為文明實踐的活態場景。

  

(老街航拍圖)

  黎川縣堅持“空間活化、業態煥新、文明賦能”一體推進,把歷史街區從“靜態展示”升級為“日常發生”,讓文明不再高懸於牌匾橫幅,而是融入街巷肌理,成為群眾可觸可感的生活體驗。

  空間激活 日常文明可見

  黎川明清老街曾因歲月侵蝕而斑駁失色。2013年起,當地啟動老街保護修復工程,堅持“修舊如舊、不拆原貌、不造倣古”,累計修繕600余家騎樓店舖、150余幢明清廳堂,古街風貌得以系統重構。

  更重要的是,黎川沒有止步於“修”和“看”,而是着力於“用”。縣裏堅持“修一棟、活一棟、用一棟”,將閒置空間轉化為文明實踐的功能節點,讓古街不僅看得見歷史,也能生活出溫度。

  

(老街“陶然閣”陶藝體驗活動)

  古街裏的“陶然閣”陶藝體驗館由廢棄民居樓修繕而成,如今既是研學基地,又是文明實踐點。每月定期開展“親子手作”活動,吸引了縣內外研學團隊和親子家庭參與。陶藝老師涂麗在活動日誌裏寫道,學員們通過創作,不僅掌握了陶藝技藝,還化身小小“非遺傳播員”,向家人傳遞陶藝文化。

  

(老街“雲水間”油畫體驗活動)

  空置老騎樓改造的油畫體驗民宿“雲水間”,實現“白天課堂、夜晚民宿”的功能轉換。每月固定開展油畫體驗活動,游客在老街景致下進行創作,既能帶走作品,也可選購原創油畫。負責人周艷&&,這裡已成為老街的“流動油畫展廳”。

  “我們修復的不只是建築,更是公共生活與精神文化的生長空間。”黎川縣委宣傳部副部長陳嬌&&,“只有當空間重新被人使用,文明才會在場景中自然生長。”

 業態更新 文化活力回流

  老街不僅“修”出了歷史風貌,更通過業態升級煥發持續活力。過去以木器鋪、茶行、糧店為主,年輕人來得不多;如今,引入非遺體驗館、古床文化博物館、油畫展館等新型業態,打造“前店後坊+體驗互動”的複合型街區。老街新型文旅商鋪已達240多家。

  

(老街非遺體驗坊傳承人李榮光教游客製作灌芯糖)

  在非遺體驗坊,省“四個100”非遺傳承導師、非遺傳承人李榮光正在教游客製作灌芯糖。“熬糖要守火候,灌芯要均勻,不然糖一咬就散。”他邊演示邊講解,游客一邊學、一邊嘗、現場氛圍熱鬧。而在陶藝坊,孩子們捧泥塑形;油畫館中,青年在騎樓暮色下作畫;漢服巡游則讓傳統節日重新“走進街頭”。

  “我們希望游客不是‘走馬觀花’,而是真正進入文化、參與文化、留下記憶。”黎川縣文化旅游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姜勇強説。

  

(老街篝火晚會)

  文化活動也成為業態革新的重要一環。每逢節假日,古城舞&就成了群眾的“文化聚場”。從端午民俗展演到中秋燈謎會,從啤酒音樂節到廣場舞大賽,文藝活動輪番上陣。而最受歡迎的,是“理論+文藝”模式的創新演出,宣講員用黎川方言,把鄉村振興、移風易俗、生態文明等內容編進小戲、小品。“過去聽宣講打瞌睡,現在看戲聽故事,政策一聽就懂。”居民童文光説

  把理論宣講融進群眾文化,把文明實踐融進日常生活,黎川老街“文明之聲”在市井煙火中傳得更遠。

  共建共治 群眾文明自覺

  文明實踐不僅追求熱鬧,更注重參與度與持續性。黎川探索“集市式+社群式”文明實踐模式,讓群眾從“被動觀看”走向“自發參與”。

  

(老街“新風集市”志願者義診交流活動)

  

(老街“新風集市”志願者理髮師免費服務)

  每月5日,老街固定舉辦“新風集市”,無門票、無主持、無劇本,卻人流絡繹不絕。古城舞&上,文藝宣講隊唱移風易俗小戲;手工區,志願者帶着孩子做漆扇、拓印花布;義診攤位前,醫生為老人量血壓;剃頭攤位旁,理髮師免費服務;書法角裏,學生寫下“文明從我做起”。志願者陳小平説:“這一天,大家都在為別人做點事。街上滿是笑臉。”

  文明建設還體現在日常點滴。古街推行“文明商戶”“最美家庭”“好媳婦”評選,由街坊推薦、群眾投票,不設門檻。游客中心志願者熱心救助摔傷游客,商鋪老闆幫助尋找走失兒童,米粉店老闆堅持“光盤行動”……這些日常善意,正在構成老街真正的文明底色。

  

(老街夜景)

  老街的變化,也帶動了整個城市氣質的提升。黎川老街先後入選“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國家級旅游休閒街區”“全國古村古鎮保護利用十佳案例”。2025年上半年,老街接待游客突破520萬人次,文旅綜合收入同比增長42%。

  “我們修復的不只是古街,更是文明的根脈與群眾的幸福。”黎川縣委宣傳部副部長陳嬌説。

  從“歷史街區”到“文明街區”,黎川老街的蝶變不是“活化一次”,而是“持續生長”。一條老街,在文明實踐的潤澤下,正煥發出穿越時空的溫度與光彩。

【糾錯】 【責任編輯:李學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