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深圳:智慧化改革讓治理變得更優-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5 11/20 09:01:26
來源:光明日報

廣東深圳:智慧化改革讓治理變得更優

字體:

  深圳蛇口保稅物流園區內,滿載貨物的卡車在倉庫月&前有序排隊,工人們正通過手持設備快速掃描入庫。而在園區內的海關指揮室,電子大屏上光點閃爍,數據如織,實時勾勒着園區內每一票貨物的流轉軌跡。

  “過去海關監管主要是‘事後監管’。”招商局保稅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招商保稅”)關務總監陳軍解釋道,“比如我們採用賬冊管理,海關通常是在周期末集中核銷時,才來核對實際庫存與賬冊數據是否一致。那時候再追溯某一票貨物差異的原因,非常困難。”

  如今,作為深圳海關2025年ERP智能化聯網監管平台在前海綜合保稅區對接的試點企業,招商保稅正經歷一場根本性的變化。企業將報關數據、倉庫進出存記錄甚至原始訂單信息,全量、實時地對接到海關係統。“系統會自動比對報關數據和倉庫理貨數據,哪怕是小數點後的微小差異,也會實時觸發預警。”陳軍進一步解釋,這種對企業生産經營過程的“全流程管理”,能夠讓企業的內部管理變得更規範、更精細、更及時。

  對企業而言,海關的智能化聯網監管改革帶來的最直觀感受是效率的全面提升。目前,深圳關區ERP已累計對接企業151家,其中全量直聯模式對接的8家企業,通關、核銷時間壓縮60%。

  在貨物高效通關的同時,旅客的通關體驗也在發生質的飛躍。在深圳灣口岸,守法旅客如今普遍體驗着“秒級過境”的便捷。便捷背後,是以人為服務核心的非貿智控平台通過打通郵遞、快件、跨境電商、旅檢、免稅店等全領域數據,將傳統“大海撈針”式的普遍監管,轉變為基於風險管理、數據驅動的精準管控,實現了對絕大多數守法旅客的“無感通關”,同時對高風險目標實施精準攔截。

  “在守牢國門安全的同時,顯著提升了通關效率。”深圳海關風險防控分局風險分析三科副科長何熙介紹,“試點數據顯示,快件企業的單證審核時間平均節省了30%,整體通關效率提升了約15%,這證明我們在‘管得住’與‘通得快’之間找到了更優的平衡點。”

  而作為“智慧大腦”的合成管控中心,整合內外多方數據,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指標體系,依託合成管控平台開展關聯分析和智能預警,推動監管由“監測運行”向“實時管控”躍升。海關人工排查量大幅減少,異常處置時效性和精準度顯著提升。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要‘順應信息技術發展潮流’。以數據透明守安全底線,以科技賦能破監管難題。我們正在大力培樹以‘守正創新、追求卓越’為核心內涵的深圳海關風尚,引導激勵大家以卓越之姿爭取一流實績。”深圳海關關長鄭巨剛説。

  從“管得住”到“通得快”,是一場監管能力的升級;而從“通得快”到“治理優”,則是一場系統性的卓越追求。在這場變革中,一個更加智慧、更具韌性的國際貿易樞紐已然形成。(記者 嚴聖禾 通訊員 鐘歡歡)

【糾錯】 【責任編輯:李學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