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通遼推廣玉米高産技術體系-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5 11/14 09:55:14
來源:人民日報

內蒙古通遼推廣玉米高産技術體系

字體:

  前不久,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發布整市推進玉米大面積單産提升測産驗收結果——通過綜合驗證,全市208.02萬畝示範田加權平均畝産達1018.25公斤,實現了超200萬畝規模“噸糧田”。

  “過去漏水漏肥的沙地,沒想到現在玉米畝産能過噸。”通遼市博豐農機農牧業合作社理事長林榮説,“之前種玉米憑經驗,選種和播種不夠科學,澆水漫灌,産量上不去,也浪費了水肥。”

  通遼市是産糧大市,同時也是資源型缺水地區。全市3000多萬畝耕地中,有1/3處於沙地,糧食産量提升難度大。如何既節水節肥又增産增收,一直是當地農業發展的關鍵。

  2019年,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全國玉米單産提升工程專家組組長李少昆團隊帶着“玉米密植精準調控高産技術”來到通遼,構建起了一套包含耕層構建、精細播種、合理密植、滴水齊苗等11項主推技術的技術體系。

  “針對密植之後容易出現的問題,技術體系配套了選種、整地、播種、水肥、防治、收穫等8個精準技術措施,實現高産不降品質。”通遼市農牧業發展中心糧油作物技術科科長於靜輝介紹。

  如何高效推廣技術體系,成為又一個關鍵。聯合科研單位建立玉米高産研究中心,邊研發、邊示範、邊改進、邊推廣;完善示範基地體系建設,讓新技術的成效看得見、摸得着;組建社會化服務聯盟……通遼市持續推廣技術體系。

  多管齊下,高産技術很快實現大面積推廣。2025年,通遼市千萬畝節水高産高效現代農業示範區已經覆蓋8個旗縣區、113個蘇木鄉鎮、1809個嘎查村,共落實1032萬畝。截至目前,全市社會化服務覆蓋耕地面積已達1225.7萬畝,惠及農戶25.9萬戶。(記者 李祉瑤)

【糾錯】 【責任編輯:李學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