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中國·新疆生産建設兵團丨讓文明之花在邊疆熱土上盡情綻放-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5 11/13 08:47:43
來源:新華網

文明中國·新疆生産建設兵團丨讓文明之花在邊疆熱土上盡情綻放

字體:

  新華網北京11月13日電 近日,“文明中國”主題採訪組行走在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的團場連隊,最先感受且印象深刻的是兵團人火一樣的熱情。一股深沉而蓬勃的文明力量,讓他們扎根於此、奮鬥於此,將青春與熱血揮灑在這片土地上。這股力量,源於理想信念的堅守,見於特色産業的振興,融於志願服務的溫暖,更綻放在以文化人的潤澤之中。

  採訪組看到,在一代又一代援疆人的接續奮鬥下,昔日的戈壁荒漠早已換了新顏,被建設成了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兵團正以多元的實踐,生動詮釋着新時代文明建設的豐富內涵。

  善行義舉,潤物無聲

  文明的高度,蘊藏於社會的溫度;文明的傳承,賡續於溫暖的堅守。行走在兵團的廣袤土地上,一股蓬勃涌動、向上生長的文明力量隨處可感。

  早在2019年,由幾名退休老黨員組成的“小團體”——“夕陽紅”老黨員銀發工作室在一師六團迎賓路社區初出萌芽,如今這支隊伍已經擁有了31名成員,發展成了六團的一塊文明招牌。80歲的老黨員俞靜芳奶奶就是這支“銀發隊伍”裏的代表人物。作為一名從上海來的知青,俞奶奶扎根兵團數十年,1995年退休後,“離崗不離休、退休不褪色”的初心促使她走進校園、社區,在傳承紅色基因、關愛下一代成長的道路上從未有片刻的歇腳。

  俞奶奶告訴記者:“看到有的孩子沉溺於網絡游戲或因為家庭變故,在本該花開綻放的年紀陷入迷茫,真是叫人惋惜,就想著盡我所能拉這些孩子一把。”於是,她走進學校,將法律知識化作通俗易懂的語言,積極宣講紅色故事;她還主動融入孩子們的世界,像對待自家娃娃一樣,用傾聽化解心結,先後幫助27名青少年走出困境、重返校園,成了青少年成長路上的“引路人”。

    今年80歲的俞靜芳奶奶仍舊關心關注下一代成長。新華網發 李雨浪 攝

  在邊疆這片熱土上,志願服務從不會缺席。第十師北屯市的葵都義警救援隊,始終秉持“有求必應、有難必幫”的信念,不畏嚴寒酷暑,不辭辛勞艱險,常年開展車輛救援、水域搜救、助學護考等志願服務,多少次危急關頭有他們的身影,多少片水域險灘駛過他們的車轍。“義”字當先,400名鋼鐵戰士成為了這片土地上的“公益守護者”,以實際行動踐行着“守護者”的承諾。

    葵都義警救援隊隊員們正在將水域救援所用裝備裝車。新華網發 李雨浪 攝

  在北屯,還有這樣一支溫暖的隊伍——第十師北屯市陽光志願者協會。近日,志願者們走進養老院,用嘹亮的歌聲送上問候,以精彩的川劇變臉絕活傳遞驚喜,更用一雙雙巧手包出飽含情意的餃子,為老人們帶去歡聲笑語與真摯祝福。

    北屯市陽光志願者協會志願者們正在養老院為老人們包餃子。新華網發 李雨浪 攝

  這些蓬勃生長的志願力量,以其“公益為民、無私志願”的信念與行動,織就了一張覆蓋城鄉的互助網絡,讓團結友愛、無私奉獻的文明新風在兵團這片邊疆大地上強勁吹拂。

  文化根脈,凝心鑄魂

  文藝潤心,文化鑄魂。文明建設,貴在以文化人、成風化俗。

  一師阿拉爾市十六團老一營營部舊址完整保留了始建初期的格局,陳列着各類“珍藏版”老物件,通過復原歷史場景、徵集老物件、口述歷史等方式,再現了援疆建設者們的青春歲月,打造沉浸式紅色教育體驗,將上海知青的奮鬥史詩化為沉浸式的紅色課堂,成為集紅色教育、文化體驗和鄉村旅游於一體的熱門“打卡地”。

    退休老黨員王青蘭正在給記者介紹營部舊址歷史及各類老物件。新華網發 李雨浪 攝

  第十師歌舞劇團“紅石榴”文藝輕騎兵志願服務隊定位於“小隊伍、大能量”,將舞&搭建在田間地頭、邊防哨所,以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向各族群眾送去黨的好政策、宣傳身邊的好人好事,讓各族群眾“看得見、聽得到、參與得了”,在家門口就能享受“文化盛宴”。

    “紅石榴”文藝輕騎兵志願服務隊正在演出。新華網發 李雨浪 攝

  讓紅色基因在春風化雨般的講述中綿延賡續,讓兵團精神在娓娓道來的故事中煥發光彩。記者看到的這些紮實而生動的實踐,正逐漸成為傳承紅色血脈、弘揚奮鬥傳統的真實寫照。理想信念教育不再停留於抽象説教,而是化作可感可知、觸動心靈的具體敘事。這樣的文化傳承,不僅為新時代的文明建設注入了歷久彌堅的底蘊,也為其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

  特色産業,富民興疆

  文明發展,離不開堅實的物質基礎;産業賦能,點亮文明未來。産業振興不僅能改善人居環境,提升民眾福祉,也為更高水平的文明創建提供了堅實支撐。

  享有“辣椒之鄉”美譽的一師八團六連,連片的椒田綠意盎然,簇簇鮮紅點綴其間,蓬勃的辣椒産業正煥發出無限活力。六連黨支部書記、連管會指導員鄭春介紹,我們積極引進適宜機械化采收的新品種,推廣全程機械化作業,轉變了幾年前辣椒産量低、采收成本高的困境,連隊辣椒産業發展實現了質的飛躍。“特色産業發展在帶動經濟增長的同時,也推動了文明鄉村建設。我們將繼續做優特色産業,帶動更多職工群眾增收,進一步增強連隊凝聚力。”鄭春&&。

    一師八團的辣椒地裏,火紅的辣椒挂滿枝頭。新華網發 李雨浪 攝

  綜觀兵團的文明圖景,從紅色記憶的守護,到志願服務的閃光,再到文藝輕騎的浸潤,各項措施相互促進,共同繪就了一幅“信念鑄魂、産業築基、志願添彩、文化潤心”的文明建設全景圖。這條植根兵團沃土、符合邊疆特點的文明之路,正不斷積蓄力量,讓文明之花在天山南北絢麗綻放。(“文明中國”採訪報道組:普韻喬 李雨浪)

【糾錯】 【責任編輯:李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