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杭州11月6日電(記者劉軍)11月6日,正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舉辦第二屆中國測繪地理信息大會,發布了一組令人振奮的數字:2024年地理信息産業總産值突破8501億元,從業單位24.2萬家,近400萬從業人員……從北斗精準定位到實景三維中國,從遙感智能解譯到低空經濟解決方案,記者在大會真切感受到地理信息産業正迎來百花爭春、爭奇鬥艷的活力盛景。

圖為大會現場。(程浩然攝)
這份生機,首先體現在堅實的産業基礎上。2024年,我國地理信息産業保持4.8%的增速。在經濟發展面臨挑戰的大環境下,這樣的增長尤為珍貴。
市場主體也在持續壯大。截至2024年末,從業單位數量同比增長8.8%。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西部地區企業數量佔比連續4年增長。
記者走進同步舉行的第二屆中國測繪地理信息技術暨北斗應用博覽會企業展區,産業生態的層次感撲面而來。北京國遙新天地有限公司的展&,時空遙感大數據三維&&,賦能多領域多行業。作為地信百強,顯示出龍頭企業實力的整體提升。
圖為大會博覽會展區。(程浩然 攝)
更令人欣喜的是中小企業的發展活力。2025年地信最具活力中小企業地理信息業務營收總額55.9億元,同比增長8.0%。其中,小型企業表現尤為亮眼,營收增長12.0%,凈利潤增長27.1%。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的地信企業已達352家,正成為産業創新的生力軍。
在大會的創新展區,記者感受到了産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2024年,發明專利佔比74.9%,增速42.9%,反映出産業從二維向三維、從室外向室內、從數字化向智能化的發展趨勢。
北斗系統的演進是産業發展的縮影。截至2024年底,中國在軌運行的北斗導航衛星增至50顆,可靠性進一步提升。更令人振奮的是,國産北斗兼容型芯片及模塊累計出貨量已超5億片,具有北斗定位功能的終端産品社會總保有量超過15億台/套。2024年國內智能手機出貨量中,超過98%支持北斗定位,北斗已成為大眾消費産品的標準配置。
商業遙感衛星發展迅猛。截至2024年末,我國在軌工作民用遙感衛星達544顆。吉林一號星座在軌衛星達117顆,成為全球最大亞米級商業遙感網絡;女媧星座在軌12顆,成為全國第一、全球第二的雷達遙感星座。
公共服務&&建設上,國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天地圖)日均地圖服務接口訪問量超過10億次。這個國家級底圖正為40多個行業領域提供支撐。
在自然資源領域,實景三維中國建設全面推進,全國共有66個城市開展實景三維城市建設,42個城市已完成並驗收。這項新型基礎設施正成為數字中國的重要時空基底。
在交通運輸領域,地理信息技術支撐着低空經濟、智慧公路、智能航運、智慧民航、智慧物流的全面發展。特別是在低空經濟這個新賽道上,地理信息技術致力於服務全應用場景,貫穿低空開發利用全流程。
在農業農村領域,實景三維技術正在打造數字鄉村孿生底座,為農業強國建設提供支撐。
與會專家普遍認為,産業發展的良好環境離不開政策支持,隨着新一批改革舉措逐步實施,將系統性改善産業發展環境。尤其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的推進,將有力推動時空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政策暖意,則讓中小企業發展的信心更足。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的持續營造,將激活産業發展內生動力。
此外在國際化發展方面,“一帶一路”已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為地理信息企業出海搭建多元化支撐體系。北斗産品已出口140余個國家和地區,進入13個國際組織標準體系,成為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案例。
當下的中國,地理信息産業就像一座精心培育的花園,有參天大樹般的龍頭企業,有欣欣向榮的中小企業,有東部地區的引領發展,有中西部地區的特色突破,有北斗、遙感、實景三維這樣的鮮艷花朵,更有與千行百業深度融合的纍纍碩果。隨着數字中國建設的深入推進,這個充滿活力的産業必將為高質量發展描繪出更加精準、智能、立體的時空畫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