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聊城:巧手“剪”出和睦融洽好家風-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5 11/03 09:17:46
來源:光明日報

山東聊城:巧手“剪”出和睦融洽好家風

字體:

  秋風颯颯,落葉漫舞,山東省聊城市茌平區博平鎮文化書院內,陣陣歡笑聲飄出窗外。

  60歲的博平鎮劉坦村村民馮龍環指尖捏着方紅紙,跟着“蒲公英”志願服務隊的剪紙老師,小心翼翼地沿着鉛筆線裁剪。伴隨剪刀劃過紅紙,不一會兒,一幅“豐收孝親圖”便在手中成形。

  “以前只會剪窗花,現在老師不光教剪法,還講咱黃河、運河邊的家風故事,剪出來貼家裏,讓孫子從小就了解孝老愛親的傳統美德。”馮龍環舉起剛成型的剪紙介紹。這時,旁邊幾位學員湊過來,競相展示自己剛完成的“鄰里和睦”“勤儉持家”等作品。

  這堂“剪紙裏講家風”課,是社區大學為學員們量身定制的特色課程。此前,茌平區博平鎮通過“線上問卷+線下走訪”,摸清居民“想學傳統手藝,還想傳家風”的需求,立刻從“資源鏈”端聯動茌平區剪紙傳承志願者,把剪紙技法拆解成“一畫、兩剪、三折”的口訣,簡單易學、方便操作,即使村裏七十多歲的老人也能快速上手。

  今年以來,茌平區以文化書院為陣地,從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入手,整合黨群服務中心、幸福食堂、文化廣場等居民常去的場所開辦社區大學,把優質文化資源送到群眾身邊。社區大學的主課堂設在城區,20個教學點覆蓋14個鄉鎮(街道),居民出門走幾步就能上課。

  博平鎮的剪紙課、振興街道賓王社區的文化課、馮官屯鎮的養生課……如今,除傳統文化解讀課、拍打養正操這“一堂課、一節操”固定課程外,茌平區還把兩河文化、家風傳承轉化成“易學好用”的內容。

  截至目前,茌平區已開設社區大學課程34期,服務群眾超2000人次。這些帶着滿滿煙火氣和濃郁文化味兒的小課堂,讓傳統文化從“書院展櫃”走進、融入居民生活,也打通了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最後一公里”。

  不僅僅在茌平區,如今,聊城市各縣市區正持續提升優質文化資源配送質效、創新文化惠民內容形式、加大文化惠民服務項目供給力度,為城鄉居民的幸福生活“加碼”。

  前不久,一場中醫藥文化夜市在東昌府區古樓街道向陽社區舉辦。文化夜市將中醫藥文化與社工便民服務送到居民家門口,現場人氣火爆。

  據了解,東昌府區精心打造大運河文化體驗線路,持續開展“運河文化進社區”“非遺進古城、進社區”等活動,推動優質文化資源“沉下去”,進一步豐富基層文化生活。

  記者看到,在艾灸、按摩、火罐理療、推拿正骨等中醫技術體驗區前,不時有居民停下來了解體驗;在中藥茶飲品鑒區,養生茶飲香飄四溢,居民邊喝邊學中醫知識。“現場既有文藝演出,又有特色産品,還讓大家在趣味中學到不少健康知識,了解和感受中華文化,盼著這樣的活動多舉辦些。”居民陳立濱説。(記者 宋喜群 馮帆)

【糾錯】 【責任編輯:呂愛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