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30日電(記者俠克)在北京市豐台區新村二里附近,原本斑駁的老水塔“披”上了深邃的星空主題,點點銀白色勾勒出星群的模樣,成了街頭最吸睛的“星空地標”。

圖為北京市豐台區的一座老水塔“變身”星空主題。新華社發
漫步豐&的多個街區,多面單調的水泥色墻體,如今變成了承載故事與美感的“立體畫布”,有的繪着老街區的市井煙火,一筆一畫間講述着老街道的過往;有的鋪展着清新的田園風光,麥田隨風起伏,讓人恍惚間置身鄉野。
在位於馬家堡街道的嘉樂公園,藝術與植被相融,在草坪上勾勒出“綠水繞青山,雲霧嫋嫋”的詩意圖景。

圖為北京市豐台區宛平街道一處墻體彩繪。新華社發
自今年5月起,北京市豐台區開展“豐彩城市藝術季”公共藝術活動,截至目前,這場以藝術為名的城市更新打造出一批“集中連片創作街區”,527處藝術作品讓大街小巷變身藝術空間,其中墻體彩繪41處、城市地景20處、城市傢具466件。
如今,在豐&的大街小巷,人們總能與不期而遇的藝術驚喜撞個滿懷。“感覺這面墻都‘活’起來了!”太平橋街道居民張女士路過三路居社區時感慨,“現在每天接送孫子路過,都願意停下來看看。畫裏的蓮花池、北京西站,都是我們熟悉的景,感覺特別親切,像在看自己家鄉的紀錄片,心裏頭暖暖的。”

圖為豐台區太平橋街道一處以“太平四季”為主題的墻體彩繪。新華社發
當藝術的畫筆觸及城市角落,墻體、草坪、花叢、稻田都將成為傳播文化、激發情感的載體。北宮鎮太子峪環島的橋墩,中央美術學院的學生們借橋墩墻體打造出一片田園鄉村場景,讓城市交通空間與自然豐收意趣交融,成為通勤者的街頭藝術風景。
城市裏不起眼的變電箱、井蓋、公交站、休閒座椅,藝術家們用靈感創意“喚醒”這些公共設施的美學潛能。位於看丹街道汽車博物館北側廣場的變電箱,創作團隊從汽車工業中汲取靈感,齒輪、輪胎與車身線條交織,熾熱橙與科技藍的色彩碰撞,象徵着傳統製造與智能未來的能量交融,使原本突兀的箱體變身為彰顯區域産業氣質的藝術品。

圖為汽車博物館北側廣場的變電箱“變身”為一件工業藝術品。新華社發
宛平街道的盧溝新橋公交站則以綠色森林為主題,描繪出一片層林盡染的立體畫卷,高大的樹木與繁茂的枝葉營造出豐富的層次感,為候車的市民帶來片刻寧靜與清新。當地居民李先生説:“以前等車時總覺得枯燥,現在看著這片‘小森林’,心情變好了,感覺城市生活都變得‘詩情畫意’,更有人情味了。”

圖為豐台區天元公園內的一處地景藝術品。新華社發
豐台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郭曉一介紹,這次更新的片區都是近年來群眾反映強烈且存在環境臟亂、設施老舊、景觀缺失等城市治理短板的點位,此次活動旨在用藝術賦能實現環境提升。
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總建築師、總規劃師吳晨認為,此次實踐是公共藝術賦能城市空間更新、提升市民生活品質的一次探索,為未來更有品質的城市更新提供了經驗。
豐台區委書記王少峰&&,未來將把這份“全民共創藝術”的模式延續下去,讓城市更新“始終帶着美的溫度與文化的深度”,讓城市的故事順着斑駁的墻、鮮活的景、熱鬧的街角慢慢“流淌”,化作老百姓日子裏觸手可及的詩意與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