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27日電 題:時值霜降,養生防病正當時——專家支招築牢秋冬季健康防線
新華社記者劉禎、李恒
霜降已至,秋冬交替,氣溫驟降,易引起關節不適、心率和血壓波動以及呼吸道傳染病。如何科學養生防病?27日,國家衞生健康委以“時令節氣與健康”為主題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專家進行解答。
科學進補重脾胃,辨清誤區避風險
正值霜降,民間常有“霜降補得好,冬天病不找”的説法。對此,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主任醫師孫林娟&&,霜降進補是為了身體能夠安然度過寒冬打下堅實的基礎,有效進補依賴強健的脾胃來吸收運化。
“要養護好脾胃,讓它能順利將食物精華轉化為營養全身的氣血。過於滋膩的進補會損害脾胃,加劇血壓波動,引發缺血性腦血管病的風險。”孫林娟説。
針對“喝醋能軟化血管”這一説法,專家&&,長期大量喝醋,會刺激消化系統,引發和加重胃炎、胃潰瘍,影響鈣等礦物質的吸收代謝,對骨質疏鬆患者尤其不利。
“對於有心腦血管病的老年人,推薦溫和的食物,如雞肉、鴨肉、深海魚肉等,並搭配黑木耳、香菇等菌菇類食材。”孫林娟説,這些食材富含膳食纖維和多種活性物質,不僅能補益氣血,還具有活血、化痰、降脂的藥理作用。
重視慢性病管理,識別預警莫遲疑
秋冬交替、氣溫下降時,人體血管收縮,心腦血管病患者可能會增加心絞痛、心肌梗死、心衰加重和腦卒中的風險。北京醫院(國家老年醫學中心)主任醫師於雪建議,老年患者要注意規律用藥和動態調整。
“‘憑感覺服藥’是一個誤區。慢性病服藥的目的不光是短期內緩解症狀,更重要的是控制危險因素。”於雪説,老年慢性病患者服藥時應遵循“遵醫囑、不間斷、常復診”的原則,如有不適或其他不良反應,應由醫生評估進行藥物調整。
此外,專家建議老年患者在氣溫比較暖和的時間段進行輕量的體育活動。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積水潭醫院主任醫師李庭&&,對於喜歡走路鍛煉的人,應從基礎步數開始,循序漸進調整。
10月29日將迎來第20個世界卒中日,今年的主題是“儘早識別,立刻就醫!”。專家&&,腦卒中的救治必須爭分奪秒,“120口訣”是幫助快速識別的有效方法:“1”是看面部是否對稱;“2”是看肢體有無麻木和無力;“0”是聽語言表達是否清晰。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主任醫師繆中榮説,發生腦卒中時,要牢記三個核心步驟:立即撥打120;讓患者平臥,頭偏向一側;不要喂食喂藥。
警惕呼吸道傳染病,及時接種疫苗
秋冬季是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期。專家&&,疫苗是預防呼吸道傳染病經濟、有效的措施之一,建議結合個人健康狀況和接種禁忌,及時接種相關疫苗。
安徽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醫師吳家兵&&,兒童和青少年是呼吸道感染的高發人群,除完成國家免疫規劃疫苗接種外,建議6月齡以上兒童和青少年每年接種流感疫苗,並按免疫程序完成肺炎球菌疫苗、b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水痘疫苗等接種。
“對於老年人群,由於免疫力下降,且大部分伴有基礎性疾病,是感染呼吸道傳染病後造成重症和死亡的高危群體。建議每年接種流感疫苗,同時推薦接種肺炎球菌疫苗。”吳家兵説。
專家提醒,患有呼吸道傳染病的孩子,退熱僅代表體溫恢復正常,並不等同於疾病完全康復。建議廣大家長在孩子體溫恢復正常、其他症狀消失後,再考慮返校上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