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中國·貴州 | 黔南州都勻市以文旅融合賦能 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街區-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5 10/28 14:37:50
來源:文明都勻

文明中國·貴州 | 黔南州都勻市以文旅融合賦能 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街區

字體:

  312米的青石板路蜿蜒而上,1萬多塊石板記錄着600年歷史,80多間房舍沿斜坡錯落攀升,這裡是貴州都勻石板街。如今,這條古老街道正以“文化賦能、資源聯動、全民參與”為核心,打造“City Walk”新時代文明實踐街區。

都勻市石板街。趙勻川 攝

  空間治理,以柔性機制破解老城管理痛點。針對老城街區治理中的就業、環境、規範經營等難題,都勻市廣惠街道創新“制度+共商”柔性管理模式。一方面,破解就業與經營矛盾,規範設置“潮汐攤位”,既解決群眾就業需求,又激活夜間經濟活力;組建商圈聯盟,圍繞店舖安全、環境提質、旅拍行業規範、大型活動策劃等議題召開協商會議,形成共治共識。另一方面,提升街區環境與品牌辨識度,完成新華西巷提質改造,推動“一街兩巷”治理效能升級;設計石板街專屬LOGO,開發集章小冊、套章等文創IP産品,將文明實踐自然嵌入居民與游客的生活場景。整合相關部門資源,統一商鋪經營區域,規範80余處廣告牌設置,增設20余處引導標識,同時科學規劃電瓶車停放區域,解決噪音油煙污染、店舖外擺無序等問題,讓街區形象與治理效能同步提升。

  多元共治,構建“人人都是管理者”的治理格局。從“政府主導”到“多元參與”,石板街通過機制創新激發自治活力。搭建“居民+商戶+志願者”參與&&,以“文明商戶”評選、志願服務積分兌換等方式,調動各方積極性——商戶自發參與街區LOGO設計與文創開發,居民志願者常態化開展環境衞生維護,形成“全民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圍。聚焦長效治理,針對商戶流動性大、噪音擾民等痛點,聯動市直部門建立“文明商戶”激勵機制,精準破解管理難題;圍繞街道“一圈兩街三治”治理體系,深化“惠文化”藝術節、“惠運動”街運會、“惠比鄰”服務日三大主題活動,以文化浸潤提升群眾幸福感。此外,街區還探索數字賦能,開發智慧導覽、積分管理等數字化工具,進一步提升治理精準度。

  文化賦能,激活歷史街區的煙火氣與生命力。石板街最早形成於明朝洪武年間,已有600多年歷史,是明清時期貴州通往廣西的重要驛道。如今,這條古街正通過“非遺+時尚”雙輪驅動,實現傳統文化從“靜態展示”向“動態參與”的轉變。街區通過深挖布依族婚俗、水族馬尾繡等非遺資源,融入“石紛有趣·石尚有你”品牌項目,在春節、“四月八”“六月六”等傳統節日和民族節慶期間,推出萬人踩街巡游、民族服飾街T&秀、非遺婚俗展演等沉浸式活動。

石板街夜景。周俊晨 攝

  “City Walk”新時代文明實踐街區打造成功,關鍵在於把握了“文化活化、治理創新、價值轉化”三大核心維度。在文化活化上,堅持“IP化、場景化、年輕化”——將非遺、節慶轉化為婚俗展演、集章打卡等可體驗的文化産品,通過街T&秀、街頭活動讓文化“活”起來,用新業態吸引多元群體;在治理創新上,以“柔性管理、資源整合、數字賦能”為路徑,用協商代替管控,打破部門壁壘實現協同作戰,借數字化工具提升效率;在價值轉化上,實現“流量變現、品牌打造、文明浸潤”,通過文化活動引流帶動消費增長,以都勻“City Walk”IP提升城市辨識度,將核心價值觀融入旅游場景,達成“文化體驗+文明傳播”雙重目標。“City Walk”新時代文明實踐街區的實踐證明,歷史街區的活化不是簡單“修舊如舊”,而是通過文化解碼與治理創新的有機結合,讓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同頻共振。其“文化為魂、治理為基、民生為本”的思路,不僅為都勻城市更新注入活力,更可為同類歷史街區的活化提供參考,未來有望成為文旅融合與文明實踐的標杆。

【糾錯】 【責任編輯:呂愛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