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近期聯合印發《政務領域人工智能大模型部署應用指引》(以下簡稱《指引》),從應用場景、規範部署、運行管理等方面,為各級政務部門提供人工智能大模型部署應用的工作導向和基本參照。
在數字化浪潮席捲全球的今天,人工智能(AI)技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滲透進各個領域,不僅深刻改變着人們的生活與工作方式,也為政府提高行政效率、優化行政管理、豐富公共服務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政府不僅是新技術、新業態的監管者,也應當成為全社會新技術應用的示範者和引領者。我國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發展,近年來通過完善頂層設計、加強工作部署,推動我國人工智能綜合實力整體性、系統性躍升。
政務領域部署應用人工智能是大勢所趨,但目前不同地方的信息化、網絡化水平不同,對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新技術的認知程度不同,部署時部門間如何分工協同?政務數據如何共享利用?數據安全與個人信息保護如何落實?加上有些基層工作人員擔憂使用AI出錯,以及“智能替代人工”帶來崗位風險,導致各地部署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態度和實際進展差距顯著,亟須加強戰略引導和統籌指導。
《指引》落實國務院印發的《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要求,為各級政務部門提供人工智能大模型部署應用的工作導向和基本參照。首先,強調場景牽引。《指引》明確政務部門可圍繞政務服務、社會治理等工作中的共性、高頻需求,因地制宜、結合實際,選擇典型場景進行人工智能大模型探索應用。這既能讓AI技術精準對接群眾需求與政務痛點,避免“為技術而技術”的空轉,也能通過典型場景的示範效應,讓基層部門直觀看到AI的實用價值。這種“從需求出發”的務實思路,讓AI不再是遙不可及的技術概念,而是能切實提升政務效能的工具,從而調動各級部門應用AI的積極性。從北京、杭州、廣州等地探索的經驗看,場景牽引在行政補貼“免申即補”、社保服務智能問答和輔助辦理業務、行政復議案件辦理等方面都發揮了積極作用。
其次,《指引》強調規範部署。不同層級的政府部署政務大模型可能出現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政府不同部門對通用類需求部署也會出現類似問題。因此,《指引》強調應以統籌集約的方式開展政務領域人工智能大模型部署,地市應在省(自治區、直轄市)統一要求下開展部署應用,縣級及以下原則上應復用上級的智能算力和模型資源開展應用和服務。同時,《指引》提出應探索構建“一地建設、多地多部門復用”的集約化部署模式,統籌推進政務大模型部署應用,防止形成“模型孤島”。
最後,《指引》強調運行管理。“建好是第一步,用好才是關鍵”。《指引》明確政務部門應統籌減負和賦能,避免盲目追求技術領先、概念創新,切實防範“數字形式主義”。要將持續迭代優化作為人工智能大模型部署應用的關鍵環節,建立常態化更新機制。紮實做好安全管理,建立安全責任制度,明確安全職責和任務,提升人工智能安全風險應對能力。這些保障措施既是為大模型部署應用提供“安全閥”,劃定了“創新與規範並重”的邊界,確保AI始終服務於“以人民為中心”的政務目標,更為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依法履職提供了“保護傘”。
值得關注的是,《指引》清晰界定了AI在政務領域的“輔助角色”——作為人類助手為政務服務、社會治理、內部辦公、行政決策提供支持,這一定位既明晰了行政機關的主體責任,也緩解了工作人員“崗位被替代”的焦慮。同時,《指引》匯總地方先行先試的可複製經驗,將碎片化的實踐上升為統一指引,讓技術基礎薄弱的地區也能“照方抓藥”,為各地各部門推廣政務AI提供了具體操作指南。
數字政府建設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支撐,而AI技術則是數字政府建設的“核心引擎”。《指引》為地方數字政府、智慧政府建設提供了清晰路線圖與實用工具箱。期待各級政務部門以積極而審慎的態度推進AI應用,從而更高效地回應群眾需求、更精準地破解治理難題,讓公共服務更有溫度、社會治理更具效能,推動數字政府建設邁上新&階,讓人工智能真正成為提升國家治理能力、增進民生福祉的強大助力。
(作者王靜 係北京師範大學法學院副教授,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政府規制專業委員會委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