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20日,中非衛星遙感應用合作中心2025年會議周在浙江德清開幕。來自非洲20個國家、國際組織、駐華使館及中方共建單位近140位代表齊聚,共商中非衛星遙感合作發展大計。
衛星遙感技術被譽為洞察地球的“天眼”,以其全域覆蓋、實時監測與精準分析的優勢,正成為推動可持續發展、提升治理能力的關鍵支撐。
中非衛星遙感應用合作中心2023年7月在北京成立。兩年多來,中心始終秉持“開放、包容、合作、共贏”原則,持續推進數據共享、技術賦能與人才培養,將中國的衛星遙感技術與非洲的可持續發展需求精準對接,取得豐碩成果。在數據共享方面,中心已與非洲16個國家政府部門及非洲資源測繪發展區域中心簽署合作備忘錄,建成14個自然資源衛星遙感雲服務&&節點,累計向非洲合作夥伴免費提供了超過7萬景高分辨率遙感影像,為非洲國家的發展規劃提供了有力的空間信息支撐。在技術賦能方面,中心圍繞城市發展、土地利用變化、流域監測等領域,形成了一系列遙感産品、圖冊及軟體成果,未來將與非洲夥伴共同驗證並推廣更多應用。在人才培養方面,中心舉辦了多場研討會、高級研修班及線上數據處理培訓,覆蓋非洲各國超過400人次,並與高校聯合培養了10余名非洲博士與碩士研究生。中非衛星遙感應用合作中心以數據共享夯實合作基礎,以技術賦能破解發展瓶頸,以人才培養激發內生動力,成為中非務實合作的生動典範。
本次會議周以“衛星遙感應用合作,賦能中非新未來”為主題,由自然資源部國際合作司指導,自然資源部國土衛星遙感應用中心、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聯合主辦,聯合國全球地理信息知識與創新中心、德清縣人民政府支持。會議周將持續至10月24日,期間將舉辦中非衛星遙感應用合作研討會、工作會議等多場專題活動,20個非洲國家、國際組織代表將介紹各自在衛星遙感應用、空間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總體情況、成功案例、經驗和需求等,進一步推動中非在地球觀測與可持續發展領域的深度合作。(記者 楊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