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芒·追訪自然的主角丨向海圖強 築夢深藍——中國海洋經濟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5 10/21 10:11:52
來源:新華網

光芒·追訪自然的主角丨向海圖強 築夢深藍——中國海洋經濟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字體:

  新華網北京10月21日電 碧波無垠,創新潮涌。從智慧港口的無人操作到深海藥物的研發突破,從清潔能源的持續輸送到海水淡化的普惠民生……近年來,我國海洋經濟不斷突破關鍵技術、拓展産業邊界、夯實生態根基,以科技創新驅動産業升級,以開放協同激活發展動能,一幅“向海圖強”的壯麗畫卷正徐徐鋪展。

  科技引領,“藍色藥庫”培育新藥

  海洋是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更是科技創新的“藍色寶庫”。在海洋藥物研發領域,科研人員正從深邃海洋中尋找生命健康的答案。    

  青島海洋生物醫藥研究院(以下簡稱“海藥院”)展示的海洋生物資源。青島海洋生物醫藥研究院是中國海洋大學在國家海洋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基礎上創辦。新華網 張群 攝

  “海洋生物醫藥研究不僅僅是海洋資源利用,也是面向未知世界的科學探索,也是對海洋科技的探索,需要技術和理論創新,也必將産生技術和理論的創新。”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海藥院院長杜冠華説。在海藥院,一場關於“藍色藥庫”的系統開發正持續推進。

  走進海藥院海洋糖工程藥物研發室,海藻、部分動物來源的多糖成為研發焦點。研發室負責人胡婷介紹,&&依託中國海洋大學40餘年海洋糖工程藥物開發技術體系的深厚積澱,布局了“藥物+醫療器械+大健康製品”的研發線路。

  “目前,海洋免疫抗腫瘤多糖藥物BG136已進入Ⅱ期臨床,該藥物與免疫篩查點抑製劑聯用,對結腸癌、乳腺癌等晚期實體瘤有望發揮‘協同增效’的作用。”胡婷説,多糖也可以用於醫療器械,利用海洋褐藻多糖成功研製的抗HPV病毒二類醫療器械,已於去年獲批上市。    

 海藥院現代海洋中藥研發室展示的海洋生物中藥材料。新華網 張群 攝

  與此同時,海藥院現代海洋中藥研發室同樣碩果纍纍。“我們熟知的鮑魚殼,也就是中藥材‘石決明’,具有清肝明目、治療高血壓的功效;咱們平時吃的墨魚,其墨汁‘烏賊墨’是良好的止血材料。”現代海洋中藥研發室負責人楊雪&&,海洋中藥結構獨特,相較陸地中藥資源而言,是資源方面很好的豐富以及功效方面有效的補充,“海陸結合”為人類健康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在海藥院製劑研發中心,3D藥物打印技術大顯身手,僅需3-5分鐘即可完成一片定制藥劑的製備,通過精準控制藥物劑量、藥物釋放速率,為個體化用藥和精準用藥提供了新路徑。

  産業融合,一塊蟹殼的“七十二變”

  科技創新不僅孕育了新藥,也催生了生物材料的華麗蛻變。

  誰能想到,餐桌上廢棄的螃蟹殼,竟能變身止血紗布、可降解心臟支架、母嬰護膚品?青島博益特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益特”)創始人劉萬順用40年回答這道題。 

  博益特董事長聶仁克(左)展示30秒內能快速止血的三類體內殼聚糖基可吸收止血紗布。新華網 張群 攝

  “源自深海雪蟹殼的殼聚糖,能在30秒內快速止血,在接觸血液後迅速形成透明高粘彈性膠體,附着在創面上,快速止血。”董事長聶仁克通過一個實驗,展示了一款三類體內殼聚糖基可吸收止血紗布的獨特性。

  更加顛覆想象的是可降解心臟支架。一根用殼聚糖做的“細線”遇水(血液)、超聲波或紅外線瞬間變成預設形狀。“材料植入人體後,1至2年完全被人體降解吸收。”聶仁克説,博益特已掌握這項國際領先的創新性技術。

  “我們只做醫用級殼聚糖,其生産加工技術具有高指標技術壁壘,其他企業難以模仿。”聶仁克説,博益特聚焦海洋生物醫用材料,重點發展可吸收手術止血材料、創傷救治材料、組織修復材料和組織支架材料,擁有14個子品牌、4大銷售渠道,涵蓋軍民急救、慢創修復、母嬰護理、醫美修復等方向,産品轉化十分廣泛。

  一塊蟹殼的“七十二變”,正是海洋生物材料産業化的生動縮影。

  智慧賦能,港口樞紐釋放新效率

  自動化碼頭以橋吊平均單機作業效率62.62自然箱/小時,再次刷新世界紀錄;港口與鐵路共同推動信息互聯,通過實時共享多式聯運運輸節點數據,打破多式聯運路港信息隔閡……港口,作為海洋經濟的樞紐,正經歷一場深刻的智慧化、創新性變革,釋放出強大動能。

  走進青島港各大碼頭現場,智慧化無處不在。司機劉軍浩一人就能遠程管控2&門機,他説:“科技把我們從‘勞力活’變成了‘技術活’,也為幹散貨業務發展注入了嶄新活力。”

  當前,青島港大力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産力,持續助推智慧港口建設,先後建成首個全國産全自主自動化碼頭、打造全流程自動化幹散貨碼頭,實現件雜貨碼頭自動化轉型升級、油品碼頭無人化建設,構建起集裝箱、幹散貨、件雜貨和液體散貨四大貨種智能生産系統,實現了全流程、全貨種自動化。

  離開青島,南下寧波舟山港。在這裡,海鐵聯運班列穿梭不息,一場“場站共享”改革正悄然進行。

寧波舟山港穿山港區碼頭。新華網 張群 攝

  “寧波舟山港與鐵路單位打破鐵路場站與港口碼頭‘各自為營’的傳統運營管理機制,將鐵路場站內接發列車、場內調車、裝卸組織等職責統一交由港口負責,實現場站一體化運營,鐵路場站‘集裝箱不落地’直達港口堆場作業。”寧波舟山港相關業務負責人説,此外,鐵路場站整體納入海關監管區,進一步提升了多式聯運通關便利化水平。

  這一變革帶來效率飛躍。以鐵路穿山港站為例,傳統模式下,2條整列裝卸作業線24小時不間斷作業,年設計作業能力僅約30-40萬標箱;場站共享、運營統一後,作業能力提升100%以上,年多式聯運作業能力可達80萬標箱。

  2024年,寧波舟山港多式聯運箱量達181.8萬標箱,同比增長10%,箱量位列全國第二。業務範圍輻射全國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67個地級市,形成北接古絲綢之路、中匯長江經濟帶、南聯千里浙贛線的三大物流通道,服務內外循環。

綠色發展,資源利用開拓新路徑

  在我國綿長的海岸線上,一場以綠色為底色的發展變革正在上演——潮流能穩定並網輸送清潔電力,海水淡化保障民生滋養島嶼經濟……綠色發展理念正深度融入海洋經濟血脈,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生態動能。

  在浙江舟山秀山島海域,被國際能源署評為世界首座海洋潮流能發電站的浙江LHD海洋潮流能發電站,正持續不斷將奔騰的海洋潮流能轉化為綠色電能。

 世界單機最大第四代LHD1.6兆瓦潮流能發電機組“奮進號”。林東新能源項目供圖

  2016年,LHD第一代機組成功發電,併入國家電網;2022年,我國自主研發的世界首座海洋潮流能發電站迎來了新的里程碑一一世界單機最大第四代LHD1.6兆瓦潮流能發電機組“奮進號”正式投入運行。截至2025年10月12日,LHD潮流能發電站累計上網電量已超過906萬千瓦時,其中LHD第四代單機1.6MW“奮進號”累計上網電量已超過590萬千瓦時,總減排二氧化碳7112噸,展現了我國在綠色能源領域的創新實力。

  而不遠處的六橫島上,海水淡化也是浙江探索綠色發展的生動實踐。

  六橫海水淡化廠海水淡化後的水,可直接飲用。新華網 張群 攝

  “海水淡化後的水質接近純凈水標準,日供水約3.2萬噸,為六橫島及涼潭島、懸山島等周邊島嶼供水,讓老百姓喝上好水。”舟山雙嶼水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曹麒方介紹説,六橫海水淡化廠在一期廠房內新建一套10000噸/日二次反滲透裝置,二次反滲透海水淡化工藝生産更加優質的海水淡化水,通過分質供水要求專網專供。

  除了供給居民用水,舟山雙嶼水務有限公司也積極開展對海水淡化濃鹽水的綜合利用:在國內首次嘗試海水淡化濃鹽水海美蝦養殖,並且養殖成功,成品海美蝦的肉質比普通海水養殖的海美蝦口感更佳;與科研機構合作開展海水淡化濃鹽水提鋰試驗並通過驗收,讓資源“吃幹榨盡”……通過一系列科研開發,逐步探索循環經濟新路徑。

  潮涌千帆競,碧波繪新卷。中國海洋經濟以科技引領、産業融合、綠色發展的生動實踐,交出了一份高質量發展的新答卷。向海圖強的中國,正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更加堅實的步伐,在這片蔚藍的疆域上,開拓着更加廣闊的未來。(新華網 張群)

【糾錯】 【責任編輯:李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