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潤童心 禮讚新國門”文明校園風采展示活動成功舉辦-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5 10/18 20:26:30
來源:新華網

“文明潤童心 禮讚新國門”文明校園風采展示活動成功舉辦

字體:

  國門新城,青春精彩綻放;文明沃土,培育時代新人。10月18日,由北京市大興區委宣傳部、區文明辦、區教委聯合主辦的“文明潤童心 禮讚新國門”文明校園風采展示活動在大興區第一中學舉辦。相關區直部門、鎮街主管領導及文明校園師生代表、媒體記者等500餘人參加,共赴這場文明與教育的盛會。

  本次活動不僅是一場震撼人心的視聽盛宴,也是一場宣講與展覽多元融合的創新實踐,更是大興區長期深耕文明校園建設、結出豐碩成果的生動縮影與集中展示。從舞&上的深情宣講與才藝展演,到展廳內琳瑯滿目的特色成果與“五大文明行為”的斑斕畫作,文明校園建設內化為教育發展的“根”與“魂”,大興區在探索中走出了一條富有時代特徵與區域特色的育人新路徑。

鑄魂育人:築牢文明校園思想根基

  教育的真諦,在於以立德為基,以鑄魂為要。活動現場,五一小學大興一分校帶來情景朗誦《國門少年頌祖國》,孩子們用稚嫩卻堅定的聲音,唱出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彰顯出新時代少年的責任與擔當,“國門意識”與“家國責任”從抽象的概念,轉化為可感、可唱、可傳承的情感認同。

  如果説愛國是文明的“魂”,那麼腳下的土地便是文明生長的“根”。龐各莊鎮第一中心小學焦正龍老師宣講的《播撒綠色西瓜種 蒙金地裏血脈承》,解鎖了文明基因傳承的另一重“密碼”,將具有地域特色的“西瓜文化”與“蒙金大地”的紅色歷史融入課堂教學,成為大興區文明校園建設的創新載體。這種扎根土地的探索,在文明校園特色展覽中得到了具象化的呈現—各校開發的特色課程、蘊含地方特色的手工藝品,共同鋪展成一幅“文明有根、育人有情”的生動長卷。

實踐養成:拓展文明校園育人路徑

  文明從不是高懸的理論,而是融入行動的自覺,是錘煉品格、塑造理想的生動實踐。大興一中的舞蹈《星辰歸途》以藝術為橋,重現錢學森等老一輩科學家衝破阻撓、報效祖國的壯舉。

  這份對崇高理想的追尋,在同期舉辦的“童心繪文明”主題畫展中呈現:孩子們以畫筆為媒,將心中的文明圖景、對未來的星辰大海躍然紙上。一幅幅充滿童真與想象力的畫作,不僅是藝術才能的展示,更是其道德認知、情感認同與理想抱負最真實、最生動的表達。

  文明的觸角,更需走出校園,延伸至社會生活的廣闊天地。北京印刷學院附屬小學的情景劇《文明交通伴我行》,生動再現了“小手拉大手”活動的真實場景,是大興區常態化開展文明禮儀教育、引導十萬餘名中小學生帶動家庭參與精神文明建設的生動實踐。而在特色展覽區,“文明微光”市集更是匯聚了各校立德樹人的豐碩成果,生動地展現了大興學子將文明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的成長軌跡。

  北京景山學校大興實驗學校馮家怡老師宣講的《青春賽道領成長 與時俱進育新人》,分享了新時代教師在育人路上的思考與探索,幫助學生在青春賽道上找準方向,成長為有理想有擔當的時代新人,完美詮釋了教育的本質是點燃和引領。

  傳承創新:激活文明校園內生動力

  時代浪潮奔涌向前,文明校園建設亦需在堅守中傳承,在創新中生長。龐各莊鎮第一中心小學的京劇表演《狐假虎威》,為“傳統文化進校園”寫下了生動注腳:童聲韻白裏,國粹藝術褪去疏離感,化作孩子們眼中鮮活的故事;水袖翻飛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悄然傳承。

  北京一零一中大興分校張玉老師宣講的《一段山海情》,則展現了大興教育人開闊的視野與博大的情懷。這段跨越山水的深度交融,不僅是資源的共享,更是文明理念的互鑒,標誌着大興區文明校園建設突破了地理界限,奏響協同發展的新曲。

 共建共享:凝聚文明校園建設合力

  文明校園建設需要全社會同心共築。興華中學學生代表發起的《共建文明校園倡議》,以少年之姿、發時代之聲,鏗鏘的誓言成為全體師生共同的價值追求和行動自覺。

  最後,北京小學大興分校學子們帶來的合唱《少年乘風》,為整場活動畫上充滿希望的句號。歌聲裏,有新時代大興學子自信昂揚、乘風破浪的勇氣,更有他們對美好未來的無限憧憬,這歌聲不僅是對當下的禮讚,更是對未來的召喚。

  本次活動通過“宣講+展演+特色展覽”多元形式的立體呈現,不僅讓我們聽到了文明的旋律,看見了文明的形狀與色彩,更讓文明的種子在每個孩子心中扎根、發芽。

  近年來,大興區持續深耕文明校園創建,已培育出1所全國文明校園、24所首都文明校園,走出了一條獨具匠心的育人之路。當文明真正成為一所學校的靈魂,它便能浸潤每一顆童心,塑造每一個未來。站在“新國門”這一獨特的歷史方位上,大興區正以文明為筆,以校園為卷,讓文明之花在莘莘學子心中綻放,讓成長之路因文明而璀璨,這既是對教育初心的堅守,更是對時代使命的擔當。

【糾錯】 【責任編輯:李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