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昆明10月16日電 題:雲南:以舊換新政策顯效 驅動消費升級
新華社記者王賢思
“舊車電池不耐用,趕上國補和節假日活動,換輛新車正合適。”清晨的昆明市西昌路上,一家知名電動車品牌門店剛開門,市民王麗就推着舊車前來換新。
店長劉光琳介紹,如今店裏售出的電動車中,八成以上都走了以舊換新流程,門店還額外推出優惠讓利消費者,這也讓門店銷量穩步上升。店門外,回收舊車的工作人員正沿着街道到各家電動車門店收車,每輛舊車上都貼有專屬二維碼,從回收登記到最終報廢的全流程都可清晰追溯。
轉過幾條街,西山區南亞風情園的一家手機旗艦店同樣熱鬧。陳女士等待工作人員將舊手機裏的照片、通訊錄遷移到新手機,臉上滿是期待:“舊手機內存不夠用,加國補後買了最新款的手機花了不到5000塊,挺開心的。”
在昆明京東MALL,適老化改造補貼産品展示區成了老年群體的“打卡地”——智能馬桶、精選防滑地墊、智能呼叫器、跌倒監測雷達等産品整齊陳列。雲南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居家適老化改造消費品以舊換新活動涵蓋如廁洗澡、室內行走、居家環境改善、智能檢測跟進、地面改造等7大類,40小類適老産品及智能設備,單件最高補貼5000元、單戶累計補貼上限1.5萬元。這些産品從行動輔助到生活護理,將科技與養老深度融合,讓老年人“換”出高品質生活。
消費一頭連民生,一頭連經濟。數據顯示,雲南以舊換新政策實施以來,截至8月31日,雲南發放補貼50.48億元,直接帶動消費393.82億元。剛過去的國慶中秋假期,雲南省發放家電、家裝以舊換新及數碼産品購新補貼14.8萬筆、帶動消費5.4億元,汽車報廢更新和置換更新補貼8808輛、帶動消費10.7億元。
作為邊疆民族地區,雲南還把以舊換新政策送到農村和偏遠民族村寨。雲南將以舊換新政策內容翻譯成彝、傣等5種少數民族語言,通過鄉村大喇叭、流動宣傳車循環播放。政策觸達“最後一公里”讓農村市場活力迸發。數據統計,2025年上半年雲南農村居民傢具、家用器具支出同比分別增長37.5%、9.7%,交通工具支出同比增長18%。
以舊換新涉及金額巨大,如何防止騙補、套補,確保資金精準有效使用,是社會關注的焦點。
雲南省商務廳市場體系建設處處長李彩華介紹,商務部門組建督查組並委託第三方定期開展明查暗訪、入企入戶核查,對發現的問題堅決嚴查,並通過大數據監管預警,及時有效防範處置。
買新更實惠,交舊更便利。雲南在舊品回收處置上成功搭建了一條高效循環鏈,讓交舊更便利。在昆明主城區,構建了高效的“15分鐘回收圈”。市民只需拿起手機,通過“綠巨能”“雲收收”等小程序輕輕一點,回收工人便會如約上門,輕鬆取走舊電器。
回收後的舊電器,踏上了資源化再生的“高速路”。在中再生(昆明)固體廢棄物處置有限公司的智能化拆解基地,液晶-電腦綜合拆解線、冰箱AI智能分選系統等9條專業産線高效運轉。這裡每年能“消化”超過120萬台廢舊電器,2024年資源化利用率突破95%,銅、鋁等金屬的回收率達98%,做到了“進場即分選、拆解即原料”,將綠色循環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