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中國·江蘇 | 無錫崇安寺街區:創新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特色街區-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5 09/29 16:18:56
來源:無錫市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

文明中國·江蘇 | 無錫崇安寺街區:創新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特色街區

字體:

  群眾在哪,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作為無錫市中心的核心區域,崇安寺街區正通過“老建築新活力”“空間再升級”“服務全齡化”三大創新舉措,讓千年古街煥發文明實踐新魅力。

  ‌老建築變身文明實踐“新地標”。‌走進崇安寺,22處文保單位不再是冷冰冰的文物,而是充滿溫度的文明實踐空間。東林書院的“名禮堂”成了青少年學禮儀的熱門打卡地,重新開放的鐘樓書院建成了市級鐘書房旗艦店,成為高品質閱讀沙龍等活動舉辦的重要場所,每月吸引2萬市民來“充電”。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秦邦憲、陸定一年輕時工作過的地方——池上草堂,如今改造過後已經成為了梁溪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每月1200場活動成為展示全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成效的重要窗口。街區內無錫第一支部黨建基地及其周圍紅色底蘊深厚,資源豐富,每年吸引近10萬人次黨員幹部和青少年前來參觀學習,讓紅色文化“活”了起來。千年小婁巷煥新歸來呈現出古韻與今風交融的江南市井生活。樊登書店作為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定期舉辦“傳承好家風 文明千萬家”系列講座等各類文明實踐活動,讓傳統文化走進日常生活。

  ‌立體空間打造文明實踐“會客廳”。‌從地下到地上,從空間布局、功能設置到環境營造,崇安寺的每個角落都藏着文明實踐的巧思。三陽廣場地鐵站裏,愛心驛站、納涼點、梁溪榜樣文明實踐集市讓奔波的行人感受到溫暖;5000平米的三大戶外開放廣場成了市民活動的“大舞&”,規範管理和有序使用極大地拓展了文明實踐活動空間;夜晚的樓宇燈光秀則用創意公益廣告點亮城市夜空。

  ‌全齡友好讓街區更有溫度。‌帶孩子來玩的家長會發現,街區裏街巷道路、服務載體、公園綠地等空間進行了適兒化改造,構建出“街區—社區”協同的兒童友好空間體系,讓“龜背殼”裏多了童趣;年輕人可以在大成巷市集淘貨,參與時下流行的劇本殺、密室逃脫等互動娛樂項目,還能在“市民夜校”學技能;老人們則在秦起廣場找到了專屬活動空間。

  ‌共建共治共享的文明實踐新模式。‌“帶孩子參加‘狀元樓研學’,比單純講解有趣多了。”市民陳先生説。活動中,孩子們穿着漢服體驗古代科舉。類似的精神文化品牌活動,讓孩子們對傳統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如今,崇安寺已形成“一心多點”的文明實踐網絡。通過志願服務聯盟、資源共建共享等機制,企業、商戶、市民都成了文明實踐的參與者,他們發揮各自優勢,從環境維護、服務提升到文化傳承,人人都是文明街區的“主人翁”,共同書寫着“文明實踐+城市更新”的生動故事。

  當鐘樓鐘聲遇見市集喧鬧,當紅色記憶碰撞青春創意,這座古街便成了傳統與現代的共生體——政府搭建的不僅是&&,更是讓文化生根的土壤;市民參與的不僅是活動,更是讓文明生長的儀式。在這裡,每一塊斑駁的磚石都在講述新的故事,每一盞溫暖的燈火都在延續古老的脈搏,最終在光陰流轉中,讓文明成為最動人的城市年輪。

【糾錯】 【責任編輯:呂愛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