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大師,我焊的這條縫總有氣孔,怎麼回事?”
“這個焊接機器人出了點故障,大師能幫修一下嗎?”
“大師,最新一批鋼結構産品需要做試驗了!”
……
在中建鋼構江蘇有限公司,有鋼結構焊接難題就找“邱大師”,已經成為同事們的共識。大家心中的這位“鋼鐵俠”名叫邱明輝,現為中建鋼構江蘇有限公司焊培中心主任。30年來,他從一名普通的焊工學徒,一步步成長為我國鋼結構焊接的翹楚,他研發的“建築鋼結構機器人焊接智能化關鍵技術與應用”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邱明輝堅守焊接一線30年,致力於行業焊接技術提升
迎難而上的“邱大師”
邱明輝自1996年起便從事鋼結構焊接工作,2010年,他經朋友推薦,入職中建鋼構江蘇有限公司,當時正值中建鋼構迅猛發展時期,在這裡,邱明輝找到了用武之地。
精通手工焊、氣保焊、氬弧焊、埋弧焊等焊接技藝的邱明輝在生産車間大放異彩。平日裏,他充分利用業餘時間閱讀焊接專業書籍,努力鑽研各種焊接技術和焊接工藝,將理論知識與生産施工中出現的各種焊接情況相結合,積累了豐富的焊接實操經驗。
對鋼結構焊接的癡迷讓邱明輝成了公司裏的“解題王”。
2010年,中建鋼構的鄂爾多斯項目出現焊接難題,Q420超厚板材質無法通過現場焊接試驗檢測,邱明輝迎難而上,經歷上萬次的焊接試驗,最終研究出此類材質一次性焊接成功的工藝方法,在焊接行業高級別、超厚板焊接技術的研究史上畫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2013年底,企業車間一工段開始試驗推行新型雙細絲埋弧焊設備,理論上能提高60%的焊接效率,降低40%的能耗,但實際推行情況不盡如人意。高負荷的試用頻率,使設備導電嘴經常發生燒損、粘絲及送絲不暢等情況。設備廠家遲遲拿不出解決方案,試用陷入僵局。此時作為新設備推行專員的邱明輝迎難而上,經過連續1個月的實際操作與研究,成功改進導電嘴,相關改進方案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授權,改進措施被設備廠家應用於後續設備的生産。
邱明輝(右二)在“嘉克杯”國際焊接技能大賽中,
獲得全球第十三名、中國第一名的好成績
讓邱明輝收穫“邱大師”這一稱號的是2014年的“嘉克杯”國際焊工技能大賽。那年,經企業推薦,他代表中國建築行業參賽,在292名選手中勇奪第13名,也是參賽中國選手第一名。“那次比的是氣保焊,這個項目是我的強項,從工作到現在,早做過幾千遍,已經形成了肌肉記憶。那場比賽讓我明白,我們電焊工不只是車間裏的生産工人,更要成為經得起考驗的工匠。”邱明輝説。
創新攻堅的“邱智造”
從工人到工匠,一字之差,卻要克服千難萬阻,而“創新”,就是其中一個一旦開啟就沒有終點的征途。在邱明輝的創新路上,一場特殊的比賽,開啟了他的智能製造之路。
2013年,中建鋼構江蘇有限公司引進第一台MINI型焊接機器人,安裝機器時,設備廠家技術員與邱明輝開玩笑:“邱師傅,機器人來了,你們這崗位也面臨被替代的風險了。”為試驗機器人的實用性,邱明輝與機器人進行了一場“人機大戰”。那場比賽的結果是:機器人效率更高,邱明輝的焊縫質量更出色。平分秋色的比賽讓邱明輝意識到,未來,焊接自動化將成為鋼結構智造的核心環節。從此,邱明輝啟動了“MINI型焊接機器人在鋼結構焊接中的應用”課題研究,開始在智能製造上深耕不輟。
Mini型焊接機器人應用於蘇州國際金融中心項目安裝現場
2015年初,企業為他量身打造藍領創新工作室,聚團隊之力研究焊接機器人工藝和設備。當年,企業承接江蘇第一高樓——蘇州國際金融中心的鋼結構加工,這棟樓零部件體積大、重量大,需要現場焊接組裝。“在43層樓高的地方進行人工焊接難度大、危險系數高,所以當時我們就將這個難題交給邱明輝和他的團隊,最終他們不負眾望,通過MINI型焊接機器人完成了外框柱對接處的施焊,焊縫不僅外形美觀,而且合格率達到百分之百。”中建鋼構江蘇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周軍紅介紹,邱明輝及其團隊開創了國內機器人應用於超高層項目現場施工焊接的先河。
十年間,邱明輝團隊立足實際生産,不斷為更優的人機環境創造條件。
2018年,由邱明輝團隊完成的《超高層建築超厚板複雜鋼結構節點製作技術研究》成果獲“第五屆全國職工優秀技術創新成果優秀獎”;2019年,他們將目標瞄準行業最大難題——非標準鋼結構焊接,在掌握平焊、橫焊、立焊技術的基礎上,相繼攻克角焊縫、超厚板焊接技術難題;2020年,邱明輝團隊研發的“建築鋼結構機器人焊接智能化關鍵技術與應用”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並榮獲“中國鋼結構協會科學技術一等獎”,在“一帶一路”上的埃及新首都CBD標誌塔、蘇伊士雙翼平旋鐵路大橋等工程中得以應用。
這些年來,邱明輝帶領團隊參與382個製造項目,累計完成科技攻關成果30余項,榮獲國家專利100余項,其中個人獲得國家專利38項,為企業累計創效超3000萬元。
薪火相傳的“邱老師”
“雖然他現在是焊接培訓中心主任,但去辦公室找他,十有八九找不到,找他還是得來車間。”面對同事的打趣,邱明輝總是笑着回應:還是來車間踏實。大家總能看到他戴着安全帽、穿着工作服穿梭在各個車間,示範操作、指導新人、解決難題、組織大家參加各種培訓和競賽……與過去一樣,他的衣服上總是沾滿冷卻後的焊花。
邱明輝(右一)在藍領創新工作室調試MINI型焊接機器人
邱明輝一直認為,焊接是一門藝術,唯有傳承才能點亮更美的弧光。在他的帶動下,生産車間掀起學習熱潮,焊工們主動向他請教學習技術。“剛開始跟着師傅學習的時候,有一項仰板對接單面焊雙面成型技術總是掌握不好,師傅就手把手地教,不厭其煩地示範操作,陪我練習了快一週,直到我完美掌握竅門。”陳康是邱明輝的徒弟之一,在“嚴師”指導下,他的焊接技術不斷精進,先後獲得國家級技能競賽金獎、江蘇省機冶石化系統行業工匠、江蘇省五一創新能手、江蘇省技術能手等榮譽,成長為企業新一代的青年“焊將”。
這些年來,邱明輝累計指導4000多名焊接作業人員通過專業取證考試,500多人成長為高級焊接人才、10多人考取國際焊接檢驗師。同時,以“藍領創新工作室”、焊接培訓中心為陣地,越來越多的藍領産業工人在邱明輝引領下,學會用機器編程代替手工作業,截至目前,中建鋼構江蘇有限公司已有100余名焊工走上焊接機器人操作崗位,人均産能較2022年提升近20%。
2021年起,邱明輝還被多家職業技術院校聘為特邀教師,每個月他都會抽出時間到學校授課,與學生面對面交流,點亮他們的“匠心”夢。
“中國好人”“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一系列含金量十足的榮譽見證了邱明輝與弧光相伴的30年。30年的風雨兼程、攻堅克難,印證着他敬業奉獻的初心如磐,成就了他焊花滾燙的“工匠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