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中國人民銀行等9部門近日印發《關於擴大服務消費的若干政策措施》。9月17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擴大服務消費有關政策措施。
“服務消費已成為推動消費市場增長的重要力量。”商務部副部長盛秋平介紹,近年來,我國消費市場規模穩步擴大,消費結構持續優化,消費潛能加速釋放,服務消費表現亮眼,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入境旅客成倍增長,旅游市場亮點紛呈。政策措施以推動擴大服務消費為主要目標,着力解決制約服務消費發展的堵點卡點問題。
堅持惠民生和促消費相結合。政策措施提出“打造一批具有較高知名度的精品賽事、職業聯賽以及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體育競賽表演品牌”“加快推進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建設,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覆蓋面”,還提出“支持有條件的幼兒園招收2—3歲幼兒,發展社區嵌入式托育、家庭托育點”等舉措,這些舉措既滿足人民群眾所急所需所盼,提高生活品質,又能推動釋放消費潛力。
堅持優化供給和激發需求相結合。政策措施堅持從供給和需求兩端協同發力,以擴大優質供給為切入點,提出開展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試點城市建設,推動創新和豐富服務消費場景,增加優質文旅、體育等消費資源供給。也從需求側提出支持措施,要求加強消費信貸支持、舉辦促消費活動,增加服務消費時間等,增強消費意願和能力。
堅持對外開放和對內放開相結合。政策措施一方面圍繞對外開放“做加法”,提出“推動互聯網、文化等領域有序開放,擴大電信、醫療、教育等領域開放試點”“支持將更多服務消費領域納入《鼓勵外商投資産業目錄》”。另一方面,又針對對內放開“做減法”,提出放寬中高端醫療、休閒度假等領域市場准入,減少限制性措施,吸引更多外商投資、民營資本進入。通過對外開放、對內放開,吸引更多優質服務消費資源進入,解決供給側優質服務短缺問題,激發經營主體活力,提高服務供給質量和效率。
今年以來,一系列政策措施助推入境消費潛力不斷釋放。上半年,各口岸入境外國人超1900萬人次,同比增長30%,其中免簽入境1364萬人次,同比增長54%。截至8月底,全國離境退稅商店超1萬家,是2024年底的3倍;1至8月,享受離境退稅人數同比增長248%,退稅銷售額增長98%。商務部將與相關部門一道,加強統籌協調和政策支持,不斷豐富高品質消費供給,開展國際化消費環境建設,持續打造多元化消費場景,推動擴大入境消費。
“服務消費一頭連着經濟、一頭連着民生,具有消費頻次高、乘數效應強、增長可持續等方面特點。”商務部服務貿易和商貿服務業司司長孔德軍説,圍繞建立服務消費“1+N”政策體系,相關部門已&&30多項政策文件。接下來還會&&住宿業高質量發展、鐵路與旅游融合發展等系列政策文件,形成政策“組合拳”。
此外,商務部還將指導地方舉辦美食薈、旅游季、展演季、養老月、時尚周等形式新穎、特色鮮明、豐富多樣的活動,積極培育服務消費新熱點。加力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增加多元服務,打造宜居宜業、宜游宜購、宜老宜小的品質生活圈;加快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打造具有全球吸引力的消費環境。
國家發展改革委就業收入分配和消費司司長吳越濤介紹,將重點從3個方面促進服務供給提質擴容。
推動企業向“新”,激發創新動能。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推動人工智能在服務消費等領域加快應用,賦能大中小各類服務企業。深化線上線下、商旅文體健多業態消費融合,鼓勵企業打造消費新場景、拓展消費新體驗、挖掘消費新需求。
推動行業向“優”,提升服務水平。依託職業院校和龍頭企業支持産教融合實訓基地和公共實訓基地建設,增加高技能服務人才供給。在托育、養老、家政、旅游等重點領域實施“信用+”工程,健全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讓消費者更放心。
推動市場向“活”,營造良好環境。紮實推進統一大市場建設,清理整治市場准入壁壘,為各類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營造公平的市場准入環境。
文化和旅游部産業發展司司長繆沐陽説,將加強與有關部門的政策協同,持續推動文旅消費提質擴容:實施旅游景區強基煥新行動,提高旅游景區、度假區、旅游休閒街區發展水平,改善旅游服務品質和消費體驗;持續開展全國文旅消費促進活動;推動首發經濟、冰雪經濟、時尚經濟發展,創新發展文商旅、文體旅、農文旅等融合業態;豐富入境旅游産品,增加適合入境游客的特色旅游路線,落實好離境退稅政策。
中國人民銀行信貸市場司負責人楊虹説,今年5月,人民銀行專門設立5000億元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住宿餐飲、文體娛樂、教育、居民服務、旅游等服務消費重點領域和養老産業的信貸投放。目前,金融機構申報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近600億元,涉及經營主體近4000家、貸款5700多筆。截至7月末,全國服務消費重點領域貸款餘額2.79萬億元,同比增長5.3%,比年初新增1642億元,前7月的新增貸款比去年全年新增貸款還要多630億元。(記者 王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