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中國·黑龍江|雞西: 小家傳大愛 萬家築新風 ——用“文明家庭”繪就城市幸福底色-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5 09/12 16:05:01
來源:文明雞西

文明中國·黑龍江|雞西: 小家傳大愛 萬家築新風 ——用“文明家庭”繪就城市幸福底色

字體:

  黑龍江雞西市雞東縣,畢淑榮、張建軍夫婦榮獲了第三屆“全國文明家庭”稱號。

  “從來沒想過能獲得這麼高的榮譽。”張建軍臉上洋溢着自豪,從普通農戶到“全國文明家庭”,這個東北農家的蛻變故事始於2010年。當時,他們拿出全部積蓄承包了200畝土地,靠着科學種植和機械化作業,當年就實現了盈利。“一個人富了不算富,大家一起富才是真富。”畢淑榮説。如今,他們的家庭農場規模擴大到4000余畝,每年優先雇用10余名家庭困難村民,人均年增收2萬元。富了口袋不忘鄉鄰,正是雞西市文明家庭創建成果的生動縮影。

  在雞西,像畢淑榮家庭這樣獲得全國、省、市“五好家庭”“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各類文明典型家庭有358戶。他們用平凡生活中的點滴行動,詮釋着新時代文明家庭的深刻內涵,成為繪就雞西幸福底色的重要力量。

  如何讓文明家庭創建活動更接地氣?雞西市婦聯探索出了一條特色路徑。

  讓典型被看見讓最美做領跑”,激活城市文明引擎

  在“勤廉龍江好家風故事分享會”上,雞西本地家風傳承人孫立動情的講述着一家三代為志願軍守墓的感人故事,台下的觀眾潸然淚下。雞西市婦聯不僅積極選樹各類家庭典型,更注重禮遇與傳播,通過組織“最美家庭故事分享”“中俄家庭文化交流”等活動,讓文明的事跡感動雞西,讓“最美”效應跨越國界,引領全社會形成見賢思齊、崇尚文明的家庭風尚。

  孫立講述着一家三代為志願軍守墓的感人故事。 雞西市婦聯供圖

  一本家訓集一塊家風牌,喚醒千家萬戶的“傳家寶”

  “沒想到我們家的家訓也能被選上。”雞東縣張大爺指着家門口“勤儉持家”的牌匾説。在雞西,許多家庭門口都挂着一塊特殊的牌匾——“家風家訓牌”。這是雞西市開展的“好家規好家訓”徵集活動成果,全市共徵集家規家訓3200余條,篩選出清廉、敬老等四類優秀家風家訓,製成牌匾懸挂示範。雞東縣東海鎮新華村建設省級改革試點村,其成功案例《以“鐵梅傳燈”點亮紅色家風》在《中國婦女報》刊發,成為全省範例,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正在雞西的基層治理中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

  雞東縣東海鎮新華村為村民發放家訓牌。 雞西市婦聯供圖

  搭“幸福聯線”,辦“集體婚禮”,引領婚戀“新風尚”

  2024年,雞西市做為“家國同慶 見證幸福”全國萬人集體婚禮的承辦城市之一,再一次讓文明婚俗新風深入人心。“參加集體婚禮既簡約又時尚,特別有意義。”新人王女士説。

  近年來,雞西市婦聯舉辦“緣定墨都 幸福聯線”等婚戀交友活動12場,吸引軍隊、機關、高校等青年700餘人參與,現場成功牽手73對,有效倡導了文明健康的新型婚戀觀。

  承辦2024年“家國同慶 見證幸福”全國萬人集體婚禮。 雞西市婦聯供圖

  建一個中心,聯動N方資源,為家庭教育難題“開解藥”

  “之前總跟孩子鬧矛盾,聽了講座後終於知道怎麼跟孩子溝通了。”參加完家長公益課堂的李女士感慨道。雞西市婦聯構建了“1+N”家庭教育指導體系,通過家庭教育指導中心組建47名專家師資庫,開發15門融合課程,595場家長公益課堂,讓十萬家長雲端線下齊“充電”。創新“情景模擬+個案諮詢”模式,已解決養育焦慮問題589例。精心培育了“致家長一封信”“家庭教育聊愈坊”“霞姐成長熱線”“巴林特小組”等一系列關注家庭教育服務品牌,成為家長的“情緒加油站 ”。

  深入雞冠區西郊鄉中心校開展家長公益課堂。 雞西市婦聯供圖

  立足家庭需求困境守護兜底暖心服務托起萬家幸福

  針對“一老一小”,雞西市開展了“家庭服務雙向奔赴計劃”。培訓養老護理、營養配餐等專業人才6000余名,為1萬餘戶家庭定制育嬰、保潔等個性化“服務包”,滿意度達96.8%。

  雞冠花巾幗志願服務隊聯動6家公益組織、106支巾幗志願服務隊,開展法律諮詢、助浴助餐等16類服務,惠及“一老一小一困”社會群體,成為全省示範站點。

  最令人動容的針對困境家庭的兜底項目:“百日攻堅”行動化解婚姻家庭矛盾379起,“兩癌”救助項目為159名患癌婦女爭取159萬元救助金,“春蕾計劃”募集善款400余萬元,為2800余個困境家庭女童送去求學的希望,522名“愛心媽媽”與困境留守兒童結對,用愛照亮孩子們的成長之路。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只有每個細胞都健康,社會肌體才能強健”,從一個個小家的變化,到整個城市大家園的文明升級,在雞西,千萬個像畢淑榮家庭一樣的普通家庭,正用他們的“小家力量”共同繪就一幅生動幸福的文明“大畫卷”。(本文有部分刪減)

  (採訪報道組:趙瑩楠 王秋晨 高雪峰)

【糾錯】 【責任編輯:鐘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