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在石家莊市橋西區南長街道保晉南街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橋西區“幫小西”公益課堂“非遺手工皮影”開課。圖為兩位小朋友正在嘗試皮影操作。 石家莊市橋西區委宣傳部供圖
閒暇時光,來石家莊市橋西區轉轉,也許你會遇見一場公益大集,眾多有趣的攤位會令你目不暇接。
走街串巷,和橋西區的居民攀談,你也許會聽到一些新鮮詞彙,比如“小西紅娘”“小西互助”等。仔細了解後,你會感到心裏暖暖的。
趕上周末,走進橋西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你也許會聽到一堂生動的公益課,課堂上文化名家會帶你領略燕趙文化的魅力。
在橋西區,這些公益大集、公益服務、公益課堂有個共同的名字——“幫小西”。2024年以來,通過打造“幫小西”文明實踐項目,橋西區培育了一批有特色的示範品牌項目,推動文明實踐陣地從有形覆蓋向有效覆蓋躍升,力爭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引領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
公益大集
便民服務送到群眾身邊
今年端午節前,橋西區塔壇村東門,舉辦了一場集非遺體驗、便民服務、政策宣講於一體的公益大集文明實踐活動。
塔談新村小區居民王奶奶帶着小孫女,在端午香囊攤位上,認認真真做起了香囊。“孩子問端午節為什麼要戴香囊?香囊怎麼做?這不正好趕上這個活動,我就帶着她來體驗一下。”王奶奶説。
攤位上的志願者一邊手把手教他們縫製香囊,一邊給孩子耐心講解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周圍的居民也紛紛聚集過來,有的拿起材料包嘗試製作,有的則聊起了以往端午節的趣事,現場充滿了歡聲笑語。
義診、義剪、家電維修區域也排起了隊。“我這個電飯煲壞了一些日子了,正愁沒地方修。”市民李大爺拿着修好的電飯煲,連連稱讚志願者的手藝,“在家門口就能享受貼心服務,這樣的活動我們打心眼裏喜歡。”
非遺傳承人展示傳統技藝、志願者義務維修家電、市民們積極參與互動體驗……這樣的“公益大集”已成為石家莊市橋西區文明實踐的常態。
2024年,橋西區在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中,整合全區各部門服務資源,推出“幫小西”公益大集文明實踐活動。
與傳統文明實踐活動不同,“幫小西”公益大集以“實踐中心—實踐所—實踐站”為依託,將服務&&擺在社區門口、商超廣場等群眾密集的地方,提供“文藝演出+活動體驗+政策宣傳+公益服務”多元化服務,有效提升了文明實踐活動的覆蓋面和影響力。
“最重要的是對接居民真實需求。”橋西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吳曉娟介紹,“我們通過社區走訪、問卷調查、線上徵集等多種方式,了解群眾最迫切的需求,然後設計相應的活動項目,確保服務精準有效。”
在“消防宣傳月”活動中,他們組織了消防救援大隊、紅十字會、衛健局等部門,通過消防裝備展示、急救技能培訓、火災逃生演練等形式,讓居民在互動中掌握安全知識。
臨近“七一”,他們又將公益大集擺到了商圈之中,通過設置有獎問答、現場藝術創作、製作祝福卡片等環節,向群眾普及文明、健康理念,為黨的生日獻上誠摯祝福。
每次公益大集一推出,都會受到廣大群眾歡迎。自2024年3月以來,“幫小西”公益大集已舉辦15場活動,主題囊括“傳承非遺 綻放文明魅力”“月滿詩韻 情溢中秋”“憶紅色歲月 凝初心力量”等,惠及群眾3萬餘人次。
公益服務
精準對接群眾需求
“當我接過新書包時,心裏特別溫暖。”説這話的是石家莊第十中學學生李曉,他的父親因工傷失業,家庭經濟十分困難。
在今年3月5日舉辦的“小西助學”公益活動中,李曉收到了新文具、新書包,還有1000元助學金。這些“禮物”,不僅讓他感受到了社會的關懷,也給了他努力學習的動力。“未來,我想成為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用自己的力量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李曉説。
“小西助學”是橋西區文明辦主辦的助學活動,他們鏈結愛心人士和愛心企業,為特困學生提供學習物資和助學資金。
近些年,依託文明實踐陣地,開展常態化文明實踐活動的同時,橋西區根據居民需求推出了一系列像“小西助學”一樣特色鮮明的公益服務項目。橋西區現有1個區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7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172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這些文明實踐陣地構成了覆蓋全區的文明實踐網絡。
石家莊市民張薇去年參加過一場名為“小西紅娘”的交友活動。
“雖然沒有遇到心儀的對象,但是在活動中我結識了來自不同行業的朋友,拓寬了我的社交圈。”張薇愉快地回憶道。
“小西紅娘”根據轄區單身青年實際需求,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為單身青年搭建起溝通交流的橋梁,推動移風易俗,樹立婚俗新風。
在橋西區,這樣的特色公益活動還有許多,它們精準對接群眾需求,將各種公益服務送到最需要的地方。
“去年起,我們面向全區徵集了文明實踐項目189個,從中選出群眾歡迎、有代表性、可操作、可複製的公益服務,並在相關社區進行試點完善後推廣。截至目前,開展公益服務2600余次,惠及群眾15萬餘人次。”橋西區委宣傳部三級主任科員黃藝偉介紹,目前,全區已經推廣了“小西紅娘”“小西助學”“小西互助”“小西幫辦”等10個文明實踐項目,可以為群眾提供義務理髮、慰問陪伴、醫療保健等服務,努力解決群眾身邊的急事、難事,營造向上向善、互幫互助的良好社會風尚。
公益課堂
多彩課程滋養精神家園
9月7日下午,橋西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三樓的理論宣講室裏,一場別開生面的公益課正在進行。
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鋦刻瓷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李軍航在課堂上親自示範瓷拓技藝,在他的“筆”下,花鳥魚蟲、人物山水等都被“畫”在了瓷器上。
“我一直對瓷拓很感興趣,但是平時沒什麼機會接觸到,公益課堂上有專業老師講解指導,真是太好了。”一位學員興奮地説。
除公益大集和公益服務外,公益課堂是石家莊市橋西區開展文明實踐活動的又一次探索。
2024年暑期,橋西區邀請社區12位文化名家參與授課,依託文明實踐站在全區設置10個教學點位,開設篆刻、朗誦、書法等8類課程。當年,第一期公益課堂便吸引了大量居民參與,10個教學點均在開始報名後24小時內報滿,受益群眾1500餘人次。
今年,橋西區公益課堂進行了全面升級,採取“1+N”模式,即以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為基本點,固定每週日下午開展課程。課程內容方面,除了傳統文化課程外,新增了“榜樣課堂”和“理論課堂”,宣講中國好人先進事跡,選拔優秀理論宣講人進行理論宣講,實現文化滋養與思想引領的雙重提升。
“針對不同群體需求,公益課堂還推出了分層分類課程。比如,面向青少年開設科技類課程、為老年人設計健康養生課程等,確保課程內容既貼近生活又富有教育意義。”黃藝偉&&。
“文明實踐要在群眾身邊開展,要通過各項活動把群眾聚集起來,宣傳黨的政策和優秀傳統文化。”石家莊市橋西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容旭輝&&,他們將繼續探索特色化文明實踐項目,讓公益服務的範圍進一步擴大,使文明實踐成為群眾觸手可及的“幸福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