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興安嶺林海深處,林都伊春正以紅松般的堅韌品格,努力培植着新時代精神文明之花,在文明中國的宏偉畫卷中描繪出清新一筆。
近年來,伊春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將生態文明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深度融合,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種子在林區這片沃土上生根發芽,結出纍纍碩果。
2024年,伊春市成功舉辦全省“文明龍江實踐有我”主題文明實踐示範活動和全省鄉風文明建設工作經驗交流會。
全省鄉風文明建設工作經驗交流會。
2025年,伊春第三次獲得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所轄鐵力市榮膺第七屆全國文明城市,實現“首創首成”,全國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創建實現歷史性躍升。
從城市街巷到村落林場,從校園課堂到社區家庭,一批批道德模範、身邊好人不斷涌現,他們的凡人善舉激勵了更多善意生發,讓“綠水青山”的生態理念與“文明有禮”的人文情懷交相輝映。
2025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建設城市文明 增進人民福祉”論壇,伊春市入選城市文明建設優秀案例。
更令人矚目的是,伊春城市文明建設的生動實踐,作為東北三省唯一的一個入選案例,與全國其他14個案例入選中宣部2025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建設城市文明增進人民福祉”分論壇案例,為全國提供了寶貴的“伊春經驗”。
“救命,有孩子掉水裏了!”危急時刻,退伍軍人陳來源沒有絲毫猶豫,縱身躍入河水,用果敢的行動挽救了落水兒童而後淡然離去,他的義舉被路人拍下傳到網上,引起廣泛關注和讚揚,他也因此在2024年第二季度榮膺“中國好人”稱號,成為伊春人又一個學習榜樣。
陳來源榮獲“中國好人”稱號。
明德弘道,正心修身,文明的感召力來自道德的滋養。伊春始終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立精神支柱、樹價值標杆、育時代新人,大力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注重培育選樹典型模範,2024年至今,已評選出13名市級道德模範,項佳新等8人(組)榮獲“龍江好人”稱號,李秋實同學榮獲2024年度“新時代龍江好少年”榮譽稱號。指導各地建立20個“好人工作室”,培育23個接地氣的好人項目,持續放大“身邊好人”品牌力量。創新打造“德禮滿林都”道德建設品牌,通過舉辦“楷模催人奮進追隨榜樣之光”暨“德禮滿林都”典型人物事跡宣講會,廣泛開展“身邊的感動”文明實踐微宣講等活動,吸引萬餘名幹部群眾參與,讓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濃厚氛圍在林都大地蔚然成風。
伊春市舉辦“楷模催人奮進追隨榜樣之光”暨“德禮滿林都”典型人物事跡宣講會。
文明培育的根基在下一代。為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伊春圍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10個方面,創新開展全市“強國復興有我 爭做新時代林都好少年”主題教育實踐活動5000余次,引導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精心打造“童聲裏的伊春”道德品牌,在重要節點推出“我是小小旅游推薦官”等專題活動,徵集到260余個視頻作品,瀏覽量超15萬次。孩子們用純真的視角和話語,成為讚美家鄉、宣傳家鄉的代言人,那份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文明種子也在此時深深扎根在孩子們的心田。
九層之&,起於累土,文明的凝聚力亦源於一次次文明實踐的累積。立足群眾精神文明需要,伊春圍繞“思想引領、道德教化、文明洗禮、文化熏陶”核心任務,構建起強大的凝聚力網絡。全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現場推進會的成功舉辦,標誌着這項工作正向縱深發展。“文明實踐‘伊’直有我”服務品牌,開展了各類實踐活動9700場次,如涓涓細流,浸潤着百姓心田。
“跟左鄰右舍一起在這裡過中秋是種很新奇的體驗,大夥兒一起吃月餅,做花燈,就好像一家人一樣。”社區居民王阿姨高興地説道。以“我們的節日”為契機,全市組織主題活動3500余次,將“我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過佳節”活動打造成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凝聚家國情懷的溫馨載體。
我在文明實踐中心過佳節活動。
聚焦於群眾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伊春推出文明實踐延時服務,創新打造“森林學坊”文明實踐品牌,開設公益課堂62個,惠及群眾2.6萬人次。這一項目連同“‘衣’舊有用傳真情”等品牌項目,在全省文明實踐精品項目展示交流活動中大放異彩,充分展現了我市文明實踐活動項目化、品牌化成效。
伊春市廣泛開展“森林學坊”文明實踐活動。
在“一地一特色,一縣一品牌”的戰略引領下,伊春持續推進“‘友愛友好’來敲門”等23個文明實踐品牌項目建設,組建市縣兩級文明實踐項目庫,287個精心設計打造的文明實踐項目將根據項目服務地區、內容和對象細化項目分類,針對性地調配項目資源,提高服務效率。如今,“群眾在哪,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已非口號。在實現373個中心、所、站三級全覆蓋基礎上,140個新時代文明實踐點,9個新時代文明實踐驛站,16個基地、28個廣場、6個街區、6個綜合體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大力推動着文明實踐的陣地向群眾的家門口延伸拓展,成為連接黨心民意的堅固橋梁。
民之所望,創城所向,文明的溫度,最終體現在為民惠民的實際成效上。伊春秉持“創建為民、創建惠民、創建靠民”理念,持續鞏固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將文明城市創建工作融入群眾生活日常,堅持“顏值”“內涵”雙提升。
伊春城區俯瞰。
城市的精細化管理水平不斷提高,“春風春綠”、“夏凈秋掃”等專項行動讓主次幹道、背街小巷潔凈有序,垃圾日産日清成為常態。對佔道經營、非法小廣告、雜物堆放等不文明行為進行常態化勸導與整治,營造出整潔有序、宜居宜業的城市環境。
系統推進城市更新,改造老舊小區項目14個,惠及51個連片小區和單體樓,更新62.6公里的供水供熱管網,新建、改造16處口袋公園,為市民提供了實實在在的民生改善。
以“文明‘伊’起來”品牌活動為統領,圍繞文明餐桌、文明旅游、文明交通等重點領域,開展“文明‘伊’起來 滿意在林都”助力全域旅游文明提升行動、“文明伊春隨手拍—看見文明發現美”等豐富活動,引導廣大市民從點滴做起,提升文明修養,傳播文明新風,不斷夯實城市文明的底蘊和厚度。
將文明的觸角延伸至廣袤的鄉村和林場,伊春以農村(林場)精神文明建設“十個一”主題創建活動品牌為抓手,將精神文明建設“十個一”工作法踐行與新時代“楓橋經驗”融入鄉村治理,助力基層治理,共築文明鄉風。移風易俗工作推進順暢,“除陋習、樹新風”專項整治行動、“高額彩禮整治”等專項活動深入人心,引導新事新辦、喪事簡辦、余事不辦870次。3100多場次的“農村移風易俗主題宣傳”等系列文明實踐活動,讓文明新風吹遍林場村落。
以“建設鄉風文明一條街”為切入口,精心打造了“文明好家風”勤儉村等28個特色村鎮,建設45條鄉風文明建設一條街,為鄉村振興發展構築起堅實的文化根基。圍繞“農民文化藝術節”等主題,廣泛開展各類群眾文藝展演、手工創意剪紙等系列文化活動,惠及群眾40.5萬餘人次,不斷豐富着基層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伊春市文化科技衞生“三下鄉”集中示範活動。
興安嶺上,文明新風浩蕩,伊春正以嶄新精神氣象,奮力書寫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中國式現代化伊春篇章,讓文明之花在蒼翠林海間綻放得更加璀璨奪目。(採訪報道組:張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