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中國·山東 | 煙&市河北嘉元社區:探索可持續的文化內循環-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5 09/12 11:15:48
來源:煙&文明網

文明中國·山東 | 煙&市河北嘉元社區:探索可持續的文化內循環

字體:

  今年以來,煙&市積極探索文化社區有效路徑,通過建強文化陣地、整合資源優勢,讓文化服務“沉下去”,群眾幸福指數“升起來”。各區市立足地域文脈,盤活特色資源,優化社區文化陣地、拓展文化服務場景、建立文化工作隊伍,在“一社一品”理念引領下,近百個兼具傳統韻味與現代氣息的文化社區破繭而生,既有浸潤書香的國學講堂,也有演繹非遺的創意工坊,更有展現濱海風情的鄰里劇場,真正讓文化觸角延伸到街頭巷尾。“煙&文明實踐”現開設專欄,帶您走進這些有溫度、有質感、有流量的文化新地標,見證文化軟實力如何激活社區治理新圖景。

  在龍口市開發區(龍港街道)河北嘉元社區三樓的精緻講堂上,“老街坊”王建政分享着自己與社區不解之緣的故事,從一名普通的居民成長為社區文化服務的積極參與者,王建政見證了社區從基礎設施的改善到文化氛圍的濃厚,這是河北嘉元社區“老街坊推薦官”招募活動中充滿溫情與力量的一幕。

  文化社區廣納民意打造文化社區

  通過開闢在居民家門口的老街坊圓桌派,廣泛徵求居民對文化服務的意見,設立“書、畫、詩、花、琴、舞”六藝坊以及悅動中心、燈塔書屋、浸潤初心·實境課堂、廿四舖子、燈塔影院等總面積約5000平方米的文化空間,在周邊布局幸福家園俱樂部、港城幸福家園廣場等一批受眾面廣、承載量大、群眾喜聞樂見的連社區片文化陣地,推動社區、小區文化服務貫通相連、陣地功能互補,讓居民在社區各個場地都能享受“定制”文化服務。社區還邀請“黃縣窗染花”煙&市級非物質文化傳承人孫淑娟開設非遺窗染花工作室,利用節假日為居民開展體驗課程,還多次教授外國友人學習窗染花。

  文化社區招賢納士共建文化隊伍

  建立“老街坊推薦官”制度,招募熱心社區事務、具有親和力和良好溝通技巧的老街坊作為“老街坊推薦官”,開展“老帶新”活動,帶領更多居民參與到社區文化活動。同時,以老街坊居民為核心,強化社區文化隊伍建設,吸納社會組織、退休老人、教師、文藝愛好者、手工藝人等,組建愛欣文化藝術服務隊、“老繪”閱讀服務隊、“綠芽”青少年美育服務隊、“益民新聲”宣講服務隊等7支文化隊伍。社區居民鄒玲&&:“走出家門,走進社區,還真開眼界,社區文化活動還真豐富!”

  文化社區老少共讀推動閱讀“全齡化”

  社區1.2萬居民中,半數為龍口港、龍礦集團、華電龍口等駐龍國企退休職工,通過走訪調研發現,繪本圖畫色彩鮮艷、形象生動,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往往能夠引發老年人的情感共鳴,讓他們在閱讀過程中感受到溫暖和安慰。為此,社區針對老年人需求增加了人生回顧與代際傳承類、溫馨家庭類、生命關懷和生死教育類、社會融合類等十余種繪本,由社區志願者帶領“老小孩”們一同走進繪本世界。十余次別開生面的閱讀體驗,讓老人主動從家裏走出來、動起來,積極融入社區,共享幸福充實的晚年生活。

  在燈塔書屋,“苗繪”閱讀服務隊每週都會組織一次親子繪本閱讀,繪本覆蓋紅色故事、傳統文化、自然科學、生活哲理等各種類型。社區文明實踐志願者通過朗誦、繪畫、演繹等多種形式帶領青少年從簡單的平面閱讀走進生動立體的故事場景中,激發他們對閱讀的熱愛與自由想象,從中感受自然之美、文學之美,實現立德樹人。

  文化社區非遺煥彩點燃傳承火種

  結合四季村晚、睦鄰集市、非遺體驗、文化展覽等活動,將非遺文化常態化融入社區文化活動中,實現文化資源要素的融合循環,豐富群眾文化生活。“講”非遺。梳理各類非遺文化,組織青少年開展二十四節氣傳統文化宣講和二十四節氣對應的國家級、省級、煙&地區非遺文化宣傳,讓顆顆非遺的“種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聽”非遺。非遺傳承服務隊在文化書院精治講堂開設青少年非遺傳承課,邀請非遺傳承人為青少年進行專題授課,讓青少年在聆聽非遺故事的過程中激發文化自信。“看”非遺。帶領青少年走進“鄒劉餛飩館”“黃縣龍鳳花轎婚俗”等非遺工作坊實地參觀,通過直觀的視覺呈現,增強非遺的視覺體驗,提升對美的理解。“做”非遺。結合龍口非物質文化遺産開展“黃縣傳染花”、布老虎、線編等非遺技藝體驗製作。

  居民在陣地建設、隊伍建設、活動開展等方面當上了“主角”,對社區的情感依戀在不斷增強,社區也同步做好了文化服務工作,通過一些小而微、暖人心的服務,增強群眾幸福感 。社區還實施了“幸福夥伴計劃”,充分挖掘片區內有手藝、懂維修、熱心腸的24名能人,作為片區聯合黨委服務居民的幸福夥伴,成立廿四舖子,從“急、常、老、幼”4個方面入手,採取“市場+微償+公益”的運行模式,為居民提供便利、暖心的近鄰服務。(文中圖片有部分刪減)

【糾錯】 【責任編輯:呂愛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