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交通安全宣傳活動的掌聲消散在西郊公園的夜色中,甘肅省武威市新時代文明實踐露天影院暑期“映前一刻鐘”首輪系列活動圓滿收官。自7月11日啟動以來,這場由武威市文明實踐辦統籌策劃,聯合武威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衛健委、市消防救援支隊、市交警支隊、海藏社區、西苑社區等多單位協同推進的文明實踐創新舉措,在海藏濕地公園與西郊公園接連上演,以“群眾在哪,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的服務理念,為6000余名市民編織了一段段浸潤知識、傳遞溫暖的夏夜記憶,讓短短一刻鐘的光影間隙,生長出文明實踐的繁茂枝芽。
活動現場(武威市文明實踐辦供圖)
精準定位需求:讓每一場活動都貼近群眾所需
暑期“映前一刻鐘”系列活動的誕生,源於對群眾文化生活需求的深度洞察。市文明實踐辦在前期工作中發現,露天影院的觀影等待時間常被群眾視為“空窗期”,而暑期群眾對安全防護、法律知識、健康養護等實用內容的需求尤為迫切。基於此,首輪活動精準鎖定“安全”“法治”“健康”三大核心板塊,構建起與群眾生活同頻共振的主題矩陣。
消防安全宣傳專場(武威市文明實踐辦供圖)
消防安全宣傳專場裏,消防救援人員帶着滅火器、防護面罩等裝備來到現場,將“火災逃生”從書本理論轉化為“彎腰捂口鼻”“1提2拔3握4壓”的實操演示。當孩子們看到消防員用鍋蓋撲滅着火的油鍋時,眼中閃爍的不僅是好奇,更是安全意識萌芽的微光。活動後播放的《烈火英雄》,讓銀幕內外的“火焰藍”形成跨越時空的呼應,更讓“安全第一”的理念深植人心。
防範電信詐騙主題活動則聚焦暑期網絡詐騙高發態勢,民警用“冒充客服退款”“游戲賬號交易”“兒童電話手錶”等本地真實案例,通過知識問答等形式講解騙子的常見套路。現場設置的反詐宣傳展板前,老人們認真閱讀着“58種常見詐騙類型”,年輕人用手機拍下“驗證碼是最後一道防線”的警示,這種代際間的知識傳遞,讓反詐防線從露天影院延伸至家庭。
“小板凳法治小課堂”採用“案例+影片”的聯動模式,司法局工作人員結合《第二十條》中“法理與情理”的劇情衝突,講解鄰里糾紛調解、校園霸凌、未成年人保護等民生法律知識,這種“提前鋪墊、觀影聯想”的過程,讓法律知識在潛移默化中被接受,實現了“觀影學法”的深度融合。
衞生健康專場更是精準對接暑期家庭需求,市衛健委不僅帶來了中醫義診服務,市中醫院醫生一邊為居民把脈問診,一邊結合夏季氣候特點講解祛濕養生之道,還貼心地準備了自研的“三伏貼”耐心説明貼敷的穴位和注意事項。急救演示環節最受群眾歡迎,醫護人員用模擬人偶現場教學“心肺復蘇法”,從判斷意識、胸外按壓到開放氣道、人工呼吸,一步步細緻講解並示範操作要領,不少家長帶着孩子上&實操,按壓的力度、頻率在一次次練習中逐漸規範,有位媽媽感慨道:“平時沒機會學這些,今天跟着學了學,知道了大概步驟,真遇到緊急情況,至少不會手忙腳亂了。”
交通安全宣傳活動中交警支隊帶來的“安全大轉盤”游戲成為孩子們的樂園。“紅燈停綠燈行”“斑馬線讓行人”“騎車戴頭盔”等交通安全知識點,孩子們轉動轉盤後,需準確回答指針指向的問題才能獲得小獎品。“不能橫穿馬路”“不能在馬路邊追逐打鬧”……孩子們稚嫩的回答聲此起彼伏,家長們在一旁補充講解,一刻鐘間,交通安全規則就像種子一樣播撒在孩子們心間。
創新形式載體:讓知識傳遞帶着生活的溫度
“映前一刻鐘”的獨特魅力,在於打破了傳統宣傳“單向輸出”的刻板模式,通過“沉浸式體驗+互動式參與”讓知識傳播變得可觸可感。每場活動精心設計的“參觀展板—主題宣講—有獎問答—科普觀影”閉環流程,環環相扣地引導着群眾的參與熱情,讓大家從駐足觀看逐步轉變為主動融入。
現場科普(武威市文明實踐辦供圖)
宣講環節摒棄“照本宣科”,轉而採用“真實案例+現場演示”的親民方式。消防隊員講解火災逃生時,會現場演示逃生動作要領;民警分析詐騙案例時,會現場模擬“接到陌生來電的正確應對”;醫生義診時,會結合市民的體質特點講解“夏季養生小竅門”。這種“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宣講,讓專業知識褪去生硬外殼,變得生動鮮活。
真實案例是最好的教科書。科普宣傳片環節特意選取了未經修飾的真實影像,交通事故監控畫面裏,闖紅燈的電動車與轉彎車輛發生碰撞的瞬間、未係安全帶的駕乘人員在追尾事故中受傷的場景,每一幀都讓人揪心;家庭火災救援視頻中,因電動車不規範充電、易燃物靠近熱源導致的火勢蔓延,以及錯過最佳撲救時機後的濃煙滾滾,都清晰還原了隱患演變成災難的過程。當這些發生在本地或周邊地區的真實事件在銀幕上呈現時,現場的低聲交談漸漸停了,不時傳來陣陣唏噓聲。這些不帶説教的畫面,比任何警示標語都更能讓人感受到“安全”二字的分量。
有獎問答環節更是點燃了全場熱情。孩子們舉着小手搶答“火警電話”“斑馬線作用”,老人憑藉生活經驗解答“鄰里糾紛怎麼解”“保健品騙局怎麼防”,答對者獲得的不僅是印有安全標語的小禮品,更是參與文明實踐的成就感。這種互動讓知識從“被動接收”變為“主動求索”,使15分鐘的學習效率最大化。
凝聚文明合力:讓微光成炬照亮基層治理路
“映前一刻鐘”活動的成功舉辦,離不開多方力量的協同聯動。市文明實踐辦發揮統籌協調作用,整合各部門專業資源;公安、司法、消防等部門選派業務骨幹組成“宣講團”,確保內容專業權威;135名志願者承擔起場地佈置、秩序維護、後勤保障等工作,他們的藍馬甲成為夏夜影院裏最亮眼的風景線;西苑社區和海藏社區工作人員則通過微信群、公告欄提前預告活動,組織居民有序參與,形成了“縱向聯動、橫向協同”的工作格局。
活動現場(武威市文明實踐辦供圖)
活動的影響力早已超越15分鐘的時限。許多家長把電影中的故事情節和活動中的安全知識轉化為家庭“睡前故事”,讓文明素養在代際傳遞中沉澱。群眾的反饋更印證了活動的價值。“以前等電影總覺得無聊,現在每場都提前半小時來”“學到的滅火器用法,很實用”“希望這樣的活動能一直辦下去”……這些樸實的話語,道出了群眾對文明實踐的真切期盼。據統計,首輪活動累計發放各類宣傳資料8000余份,收集群眾建議80余條,95%以上的參與者&&“收穫滿滿”。
首輪“映前一刻鐘”的收官不是終點,而是文明實踐持續深化的起點。下一步,市文明實踐辦將根據群眾需求優化主題設置,引入文藝表演、非遺展示等新形式,推動活動從“暑期專場”走向“常態化開展”,讓等待也變得有意義,讓這短短一刻鐘的微光,持續匯聚成照亮基層治理的文明星河,讓新時代文明實踐真正扎根群眾、服務群眾、溫暖群眾。(武威市文明實踐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