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18日電 題: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 廣泛凝聚智慧力量——國新辦發布會聚焦我國“十四五”時期社會主義民主建設成就
新華社記者
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是維護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就是要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活力,用制度體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8日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中央統戰部、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全國政協辦公廳、國家民委有關負責人介紹“十四五”時期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有關情況。
統一戰線是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體系的重要方面
“統一戰線是凝聚人心、匯聚力量的強大法寶,是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體系的重要方面。”中央統戰部副部長馬利懷介紹,“十四五”時期,我們發揮統一戰線凝聚人心、匯聚力量的政治作用,正確處理一致性與多樣性的關係,充分發揚民主,尊重包容差異,促進政黨關係、民族關係、宗教關係、階層關係、海內外同胞關係更加和諧,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凝聚廣泛智慧和力量。
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基礎。
召開政黨協商會議49次,有效凝聚共識,促進科學決策;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圍繞10個主題開展重點考察調研,提出意見建議400余件……“各民主黨派圍繞更好發揮參政黨作用,不斷加強自身建設、提高履職能力,始終同中國共産黨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幹在一起,共同致力於中國式現代化。”馬利懷説。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實行全過程人民民主提供制度和法治保障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為我們國家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實踐&&,也為實行全過程人民民主提供制度和法治保障。
“‘十四五’時期,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人大工作取得新的成就,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辦公廳研究室主任宋銳介紹,2021年3月以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法律35件、修改法律62件次,通過有關決定、決議34件,進一步健全國家治理急需、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必備、維護國家安全所急的法律制度。
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不斷健全完善吸納民意、匯集民智的工作機制,夯實人大工作的民意基礎。
宋銳介紹,2021年3月以來,共有127件次法律草案向社會徵求意見,收到40多萬人次提出的119萬條意見建議,其中很多得到研究吸納,體現在有關立法中。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設立了54個基層立法&&點,發揮立法聽取民意“直通車”作用,這也成為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一個重要窗口。
人民政協廣泛凝聚人心、凝聚共識、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人民政協是中國共産黨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統一戰線理論、政黨理論、民主政治理論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偉大成果,是中國共産黨領導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在政治制度上進行的偉大創造。
“十四屆全國政協舉辦新任委員學習研討班、委員專題學習研討班6期,參學的委員達3624人次,屆內將實現委員參學全覆蓋。”全國政協副秘書長胡衡廬説,人民政協把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廣泛凝聚共識作為中心環節,常態化開展政治培訓、理論研究、委員讀書,鞏固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礎。
召開30場專題座談會,覆蓋10個專門委員會、34個界別,鼓勵講真話、建諍言、獻良策,逐一聽取538位政協委員的意見和建議。全國政協黨組成員每年同黨外委員開展“一對一”談心交流不少於30人次,了解思想動態、聽取意見建議……胡衡廬&&,人民政協着力健全深度協商互動、意見充分表達、廣泛凝聚共識的機制,培育政協協商民主文化,通過協商出辦法、出共識、出感情、出團結。
國家民委不斷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
“十四五”以來,國家民委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推動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區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
“我們多措並舉助力民族地區更好融入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2020年到2024年,五個自治區的地區生産總值總和從60129億元增加到83766億元。”國家民委副主任段毅君説。
深入實施興邊富民行動,不斷滿足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十四五”期間,國家民委通過資金支持、産業引導、試點探索等多種方式,着力加快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累計安排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少數民族發展任務)371億元,支持民族地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通過以上舉措,有力推動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成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抓手。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支持民族地區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促進各民族共同富裕。”段毅君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