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24日電 題:新國標實施在即,電動自行車如何行好安全路?
周圓、黃昊宇
新版強制性國家標準《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範》將於9月1日起實施。為推動技術規範落地實施,工業和信息化部等4部門日前聯合印發《關於強化電動自行車強制性國家標準實施 加快新産品供應的意見》。
當前我國電動自行車保有量約3.8億輛。新國標將從哪些方面完善管理?如何保障電動自行車行好安全路?記者進行了採訪。
推動新版技術規範落地實施
電動自行車與人們生活出行息息相關,其産品質量、安全性事關每個家庭。近年來,電動自行車各類安全事故頻發,需要各方協力築牢全鏈條安全防線。
建立標準體系是強化電動自行車隱患治理的源頭。去年底,新修訂的技術規範發布:嚴格限制電動機最高轉速等關鍵參數、不再強制安裝腳踏騎行裝置、放寬鉛蓄電池車型重量限值……一系列調整着眼於提升電動自行車安全水平、更好滿足消費者使用需求。
“標準要切實發揮作用,還需各方把標準學好、用好。”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司長何亞琼介紹,對此,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消防救援局編制印發了此次意見。
標準實施是一項系統工程,意見部署多個環節同步推進——
生産環節,幫助生産企業充分理解技術規範要求,加快新産品量産上市;指導企業合理安排生産節奏,及時消化不符合新標準的庫存車輛。
檢測認證環節,指導檢測認證機構及時按照技術規範開展能力建設,強化檢測認證與生産環節的銜接。
流通銷售環節,充分發揮以舊換新政策效應,鼓勵消費者淘汰更新不符合新標準的産品。
登記上牌環節,提出登記前嚴格審查發票、産品合格證等證明,杜絕為電動摩托車、電動輕便摩托車辦理電動自行車牌證的現象。
記者了解到,目前電動自行車企業、銷售門店、管理部門等多方面正圍繞新國標進行調整、適配,加快形成適應新國標要求的産業生態、監管模式。
做好新舊標準有效銜接
距離新國標實施還剩1個多月,如何做好政策銜接、實現新舊標準車輛平穩過渡?
“新修訂的技術規範設置了8個月的生産過渡期,9月1日正式實施後還有3個月的銷售過渡期。”何亞琼説,此次印發的意見也從加快新標車研發生産、強化檢測認證保障、合理控制舊標車增量等方面着手,推動新舊標準有序更替。
記者走訪了解到,有關部門定期調度重點生産企業新産品車型研發設計、配件採購、樣車試製、檢驗檢測等工作進度,指導企業儘早推出符合新標準的産品。目前,雅迪、愛瑪、&鈴、綠源4家企業已獲得14張新版標準的CCC證書。
“新國標對關鍵指標要求的升級,對雅迪而言,這是技術升級和産品迭代的契機,讓産品在安全性、品質和用戶體驗上邁上新&階。”雅迪科技集團輪值總裁周朝陽告訴記者,公司在塑件、線束、電池盒上應用了等級更高的阻燃材料;全面升級智能科技,實現了無鑰匙解鎖、離車自動落鎖等功能。
綠源電動車自6月起逐步推行新舊産線柔性並行策略,依託智能排産系統實現産能的動態優化調配,確保在9月1日前100%完成新國標産品的生産切換。
“我們還推出以舊換新補貼、車輛租賃等多元化模式,加速舊標車淘汰進程,確保12月1日前實現舊標車合規清零。”綠源集團副總裁陳文勝説。
記者在北京多家銷售門店看到,不時有消費者進店選購,詢問以舊換新政策細節。一名經銷商告訴記者,在以舊換新等政策的加持下,門店可以如期完成舊標車庫存清零,全面轉向銷售新標車。
商務部數據顯示,全國31個省份及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已全部開展實際置換。1至6月,全國以舊換新方式銷售電動自行車月均環比增長113.5%。
電動自行車隱患治理仍需加力推進
去年以來,全國電動自行車安全隱患全鏈條整治行動穩步推進,但行業發展還面臨一些問題,需多方合力推動解決。
有序的停放和充電是電動自行車安全使用的重要一環。目前,全國住宅小區已建成投用充電端口3900余萬個,住宅小區總體配建比約為20%。
“一些地方充電設施的缺口仍較大,部分用戶沒有養成安全停放充電的習慣。”國家消防救援局消防監督司一級指揮長孫毅軍&&,國家消防救援局將與有關方面共同推進使用環境的改善,也呼籲廣大用戶規範自身行為,共同營造安全文明的使用環境。
老舊車輛的安全隱患不容忽視。據悉,各省份已掌握老舊電動自行車保有量底數,其中山東、河南、江蘇、四川保有量超過3000萬輛。
“我們會同有關部門積極推進電動自行車老舊鋰電池報廢回收體系建設。”何亞琼介紹,今年已將老舊鋰電池健康評估和報廢回收作為重點指標之一,納入對各省份的安全生産考核巡查。
此次印發的意見明確,加強電動自行車火災及亡人交通事故全鏈條溯源調查工作,對於調查過程中發現的産品質量問題,依法依規嚴肅查處等。
此外,工業和信息化部實施電動自行車企業“白名單”制度,引導企業規範生産、規範經營。
受訪人士&&,整體來看,需要各方相向而行、協同發力,讓標準與技術創新、標準與城市建設、標準與産業發展更好結合,全鏈條推動電動自行車隱患治理,讓電動自行車更好服務百姓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