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在網上進行網購、賬號註冊等需要實名認證的行為時,個人信息一旦遭遇竊取與盜用,不僅可能導致隱私洩露、財産損失,還可能引發身份被冒用等一系列風險。
公安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等6部門聯合公布的《國家網絡身份認證公共服務管理辦法》已正式施行。其中規定,在互聯網服務中需要登記、核驗用戶真實身份信息的,可以使用網號、網證依法進行登記、核驗。
國家網絡身份認證公共服務&&已上線運行,該&&以法定身份證件信息為基礎,為自然人提供申領網號、網證及身份核驗等服務。什麼是網號和網證?遼寧省丹東市公安局網絡安全保衛支隊大隊長馬宇翔介紹,網號和網證是國家網絡身份認證的一種機制,用於網絡空間的身份核驗。
馬宇翔説,網號是一串由字母與數字組成的“數字身份碼”,與公民真實身份一一對應,但剝離了姓名、身份證號等明文信息。網證是通過算法加密的動態憑證,將身份信息轉化為“數字密碼”,&&僅能驗證身份真實性,無法獲知用戶隱私,實現“信息零暴露”。
網絡身份證通過“網號+網證”雙軌機制,將傳統身份證信息轉化為加密的虛擬憑證,同時支持聲紋、指紋、掌靜脈等多模態生物識別,8位非連續數字口令每30秒自動更新。
網絡身份證將公民真實數據僅存儲於公安部國家&&,第三方嚴格遵循“可用不可見”原則,僅能調用網證號。網絡身份證按需開放信息,從源頭限制公民個人信息數據的暴露範圍,極大降低個人身份信息洩露風險。
管理辦法對未成年人實施分級管理:不滿14周歲的自然人申領網號、網證,應當取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同意,並由監護人代為申領;已滿14周歲未滿18周歲的自然人申領網號、網證,應當在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陪同下進行。老年人可通過“親情賬號”由子女代辦。
馬宇翔&&,成年人申領流程如下:用支持NFC(近場通信技術)功能的手機,在應用商店搜索並下載“國家網絡身份認證”APP;在APP首頁點擊“立即申請”,選擇證件類型,將本人身份證放在手機NFC區域進行識讀以核驗身份信息,完成本人人臉識別,設置關聯手機號碼和網絡身份認證憑證口令;申領成功後即可在當前手機使用網絡身份認證憑證。
“使用了NFC技術的設備(例如移動電話)可以在彼此靠近的情況下進行數據交換,實現移動支付、電子票務、門禁、移動身份識別、防偽等應用。”遼寧移動産品運營中心副總經理李關星介紹。
網號、網證的應用場景有哪些呢?國家網絡身份認證公共服務已在部分互聯網&&和政務服務、教育考試、文化旅游、醫療衞生、郵政寄遞、交通出行等行業領域開展試點應用。“網絡身份證”可避免反復填寫個人身份信息,只需在“國家網絡身份認證”APP上完成一次申領,就能在已對接的上述試點應用中實現快速認證登錄。
馬宇翔提醒,想要申辦國家網絡身份認證的群眾,必須使用在有效期內的實體居民身份證;若身份證已過期或不慎遺失,需及時前往公安部門換領或補領。(記者 劉洪超)